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折枝芙蓉》
《折枝芙蓉》全文
明 / 姚绶   形式: 古风

芙蓉花,隔江水,美人盈盈几千里。

何年濯锦堕新红,水面西风吹不起。

我欲牵之在木末,方舟翻愁江水阔。

何如只去采芳兰,落日望见湘南山。

九疑重华招不还,万竹洒泪空潸潸。

芙蓉花,似人面,柳眉不在秋时见。

墨池为尔閒写生,鸳鸯锁合长生殿。

重咨嗟,芙蓉花,掷笔浩歌行踏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ézhīróng
míng / yáoshòu

rónghuājiāngshuǐměirényíngyíngqiān

niánzhuójǐnduòxīnhóngshuǐmiàn西fēngchuī

qiānzhīzàifāngzhōufānchóujiāngshuǐkuò

rónghuārénmiànliǔméizàiqiūshíjiàn

chíwèiěrxiánxiěshēngyuānyāngsuǒchángshēng殿diàn

zhòngjiērónghuāzhìhàoxíngshā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姚绶的《折枝芙蓉》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诗中以芙蓉花为引子,通过隔江相望的场景,表达了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之情。"何年濯锦堕新红"一句,暗示了芙蓉花的娇艳和时光的流转,"水面西风吹不起"则增添了静谧与哀婉的氛围。

诗人试图将芙蓉花摘取置于木梢,却因江水辽阔而心生困扰,转而选择采摘芳兰,寄托对湘南山的向往。"九疑重华招不还"暗指历史传说中的悲凉,"万竹洒泪空潸潸"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离别情绪。

"芙蓉花,似人面"一句,将花与人面相映,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表达。"柳眉不在秋时见"借柳眉比喻女子的秀美,而"墨池为尔閒写生"则流露出诗人对美的执着追求。最后,诗人感叹"重咨嗟,芙蓉花",并以"掷笔浩歌行踏沙"的动作,展现了他对这份情感的深深感慨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芙蓉花的细腻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远方佳人的无尽思念。

作者介绍
姚绶

姚绶
朝代:明   字:公绶   号:谷庵   籍贯:浙江嘉兴大云寺   生辰:1422—1495

姚绶(1422—1495)明代官员、书画家。字公绶,号谷庵,又号仙痴、丹丘生、谷庵子、云东逸史,汉族,浙江嘉兴大云寺人。顺八年进士,官监察御史。著有《谷庵集》、《云东集》、《天人合旨》、《姚御史诗文》。
猜你喜欢

投所思

憔悴长安何所为,旅魂穷命自相疑。

满川碧嶂无归日,一榻红尘有泪时。

雕琢只应劳郢匠,膏肓终恐误秦医。

浮生七十今三十,从此悽惶未可知。

(0)

西塞山

吴塞当时指此山,吴都亡后绿孱颜。

岭梅乍暖残妆恨,沙鸟初晴小队闲。

波阔鱼龙应混杂,壁危猿狖奈奸顽。

会将一副寒蓑笠,来与渔翁作往还。

(0)

白金小还丹歌·其一

法药变化,无非水精。六芝润色,黄芽自生。

阳光不起,阴流无声。道方秘易,学者难成。

(0)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0)

题华十二判官汝州宅内亭

高居胜景谁能有,佳意幽情共可欢。

新柳绕门青翡翠,修篁浮径碧琅玕。

步兵阮籍空除屏,彭泽陶潜谩挂冠。

只在城隍也趋府,岂如吾子道斯安。

(0)

竹町罗千卫,兰莛降两宫。

七萃銮舆动,千年瑞检开。

綵旗临凤阙,翠幕绕龟津。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