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檐四柱绝纤尘,岚霭峰峦变态新。
底事亭中无坐客,让他千古看山人。
笠檐四柱绝纤尘,岚霭峰峦变态新。
底事亭中无坐客,让他千古看山人。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首句“笠檐四柱绝纤尘”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座亭子,其四周被轻盈的竹帘遮蔽,仿佛与尘世隔绝,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次句“岚霭峰峦变态新”则将视线转向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山形变幻莫测,展现出自然界的无穷魅力和生机。
后两句“底事亭中无坐客,让他千古看山人”,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往访客的怀念以及对永恒自然景观的赞美。这句话暗示了亭子虽静,但曾经有过许多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欣赏美景,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如今,虽然亭中无人,但山川依旧,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等待着后来者继续探寻和欣赏这份自然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自然永恒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探索者的期待。
空山枯楠大蔽牛,霹雳夜落鱼凫洲。
鱼凫水射千秋蠹,肌烂随沙荡漾流。
唯存坚骨蛟龙锼,形如三山中雄酋。
左右两峰相挟翊,尊奉君长无慢尤。
苏夫子见之惊且异,买于溪叟凭貂裘。
因嗟大不为梁栋,又叹残不为薪槱。
雨侵藓涩得石瘦,宜与夫子归隐丘。
吴牛行欲老,汉马焉得肥。
筋力不可恃,游子当念归。
昨夜轻雷起风雨,芍药红牙竹栏土。
南庭梅花如杏花,东家残朱涂颊䩉。
萼为裳衣蕊为组,枝为高居干为户。
蛱蝶未生蜂未来,赤身掩敛无金缕。
终然有子当助傅说羹,落亦不学飞燕皇后回风舞。
此意又笑麻姑与王母,勾引何人擗麟脯。
是非方朔谩汉武,只知此桃不知语。
树不著口数,而今言之已莫补,放我浑丹凤皇羽。
尝观陈伯玉,感遇三十篇。
矫矫追古道,粲尔日星悬。
今公岂其后,佳咏久已传。
忆为童子日,早诵锦绣妍。
兹来预官属,而许玩奇编。
明珠三百琲,一一径寸圆。
他人握中有,未获毫发焉。
家贫敢怀宝,况近骊龙渊。
又畏风雨作,神物不得全。
再拜捧明月,长跪还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