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买名倡,丝竹娱清燕。
新声遏流云,皓齿送微眄。
邈焉山泽士,怀情灭闻见。
匡坐远世纷,孤介谢婉娈。
喧寂非有岐,静者复何遣。
执理以御嚣,至道岂形践。
千金买名倡,丝竹娱清燕。
新声遏流云,皓齿送微眄。
邈焉山泽士,怀情灭闻见。
匡坐远世纷,孤介谢婉娈。
喧寂非有岐,静者复何遣。
执理以御嚣,至道岂形践。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与心境。前半部分“千金买名倡,丝竹娱清燕。新声遏流云,皓齿送微眄。”通过描述用高价购买名妓,以音乐和歌声为伴,营造出一种奢华、愉悦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对感官享受的追求。
接着,“邈焉山泽士,怀情灭闻见。”转而提到那些隐居山林的士人,他们内心充满情感,却远离尘世的纷扰与世俗的见解。这种对比,凸显了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物质丰富、感官刺激的生活;另一种则是精神高洁、远离尘嚣的生活。
后半部分“匡坐远世纷,孤介谢婉娈。”进一步强调了隐士们选择独处、远离尘世的喧嚣,保持独立人格,拒绝世俗的诱惑。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坚守自我价值的向往。
“喧寂非有岐,静者复何遣。”则提出一个问题:喧闹与寂静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寻求宁静的人来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最后,“执理以御嚣,至道岂形践。”表达了通过遵循真理来抵御外界的喧嚣,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和谐。这里的“至道”指的是最高的道理或真理,意味着通过内在的修行和理解,可以达到超越表面现象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生活态度,探讨了物质与精神、喧嚣与宁静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自我,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真我。
向蓬莱云渺。姑射山深,有春长好。
香满枝南,笑人间惊早。
试问寒柯,镂冰裁玉,费化工多少。
东阁诗成,西湖梦觉,几番清晓。
好是罗帏,麝温屏暖,却恨烟村,雨愁风恼。
一一清芬,为东君倾倒。
待得明年,翠阴青子,荫凤皇池沼。
更把阳和,从头付与,繁花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