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隐者陈无隅·其一》
《次韵隐者陈无隅·其一》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柴门寂寂闭山光,客至供糜有二方。

谁荐唐衢归魏阙,肯令王适老阌乡。

藕塘待晚对幽壑,竹院消闲近宝坊。

用舍由时姑袖手,岂无真乐在濠梁。

(0)
注释
柴门:简陋的木门。
寂寂:安静无声。
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的高台,代指朝廷。
阌乡:地名,古代的一个县。
藕塘:种有莲藕的池塘。
幽壑:深谷。
宝坊:繁华市区或热闹的街市。
用舍:任用或废弃,指官职的升降。
濠梁:濠水之滨,借指清静之地。
翻译
柴门静静地关闭着,山色映照其中,客人来访时,我只有两样简餐相待。
谁能推荐像唐衢那样的人才回归朝廷,又怎会让王适这样的人才老死在阌乡这样的小地方。
傍晚时分,我在藕塘边欣赏幽深的山谷,竹林小院则成为我悠闲时的去处,靠近繁华市区。
对于官场的升降沉浮,我暂时选择旁观,难道真正的快乐不在濠梁这样的清静之地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隐者陈无隅(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给隐逸之人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柴门寂寂闭山光,客至供糜有二方。"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幽静的自然环境和简朴的隐居生活。"柴门"指的是用柴草编织的门,形容隐逸之人居住的地方与世隔绝;"寂寂闭山光"则是说这里四周被高大的山峦所环抱,阳光难以直射进来,显得十分幽深。"客至供糜有二方"表明即使有客人到访,也不过是简单地提供一些粗茶淡饭,即那“二方”可能指的是两盘简单的食品。

"谁荐唐衢归魏阙,肯令王适老阌乡。"

这两句中,“谁荐唐衢归魏阙”,这里的“唐衢”和“魏阙”都是地名,用来比喻隐逸之人的高洁品格;"肯令王适老阌乡"则是说愿意让王适这样的人在深山中安度晚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藕塘待晚对幽壑,竹院消闲近宝坊。"

这两句描述的是隐逸之人的日常生活和环境。“藕塘”是指一片被莎草覆盖的小溪旁;“待晚对幽壑”则是在这样的地方等待着夜幕的降临,环境既美丽又宁静;"竹院消闲近宝坊"则描绘了隐逸之人在竹林环抱的庭院中度过悠然自得的闲适时光,并且离喧嚣的市镇不远。

"用舍由时姑袖手,岂无真乐在濠梁。"

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赞美。“用舍由时”意味着随遇而安,不强求什么;“姑袖手”则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即使不去做任何事情也是一个选择;"岂无真乐在濠梁"则是说在这样的一种自然环境中,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题思亭

自承遗训莫窥园,云满地亭草满轩。

啮指音容还冉冉,伤心风木故翻翻。

呼天欲报难为德,阙地何由可徼原。

遗泪只今挥令伯,每聆乌鸟一番喧。

(0)

溪堂晚秋宴集限韵,呈雪坡先生

涉江采芙蓉,碧水荡轻桨。

日夕罗衣单,露下秋逾爽。

天空飞鸟尽,云敛水亭敞。

山色堕雕阑,奚光动朱网。

故人能爱我,百里重来访。

江干驻清节,长虹落书幌。

夜久独吟啸,天风吹月上。

(0)

月色

百鸟声俱绝,长空月正横。

窗前如白日,云尽倍光明。

(0)

题南国风光画册十六首·其十五战时果盘

薇蕨西山欲采难,辛根酸实撷盈盘。

战时犹恐儿饕餮,绘影权当画饼看。

(0)

怡保道中

叠叠云屏拔地嵚,垂垂石乳洞天深。

停车怡保山前路,好景依稀认桂林。

(0)

大风连夜起七首·其一

大风连夜起,格格震筐楼。

吹得凝尘散,缘何不散愁。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