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婴时网,终宵若触藩。
史迁幽请室,公冶系圜门。
果被儒冠误,从知狱吏尊。
梦多宁辨蝶,泪尽讵闻猿。
易枉虞翻迹,难招宋玉䰟。
徒闻怀楚奏,未见理秦冤。
市远应投杼,天高奈覆盆。
含酸对蛛户,急难望鸰原。
良璞捐仍抱,明珠盼尚存。
倘然蒙察识,犹可报君恩。
一自婴时网,终宵若触藩。
史迁幽请室,公冶系圜门。
果被儒冠误,从知狱吏尊。
梦多宁辨蝶,泪尽讵闻猿。
易枉虞翻迹,难招宋玉䰟。
徒闻怀楚奏,未见理秦冤。
市远应投杼,天高奈覆盆。
含酸对蛛户,急难望鸰原。
良璞捐仍抱,明珠盼尚存。
倘然蒙察识,犹可报君恩。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诏狱中的悲惨遭遇与内心挣扎。开篇“一自婴时网,终宵若触藩”以形象的比喻,将自己比作陷入牢笼的困兽,日夜不得安宁,暗示其处境之艰难。接着,“史迁幽请室,公冶系圜门”引用历史人物司马迁和公冶长的例子,表达了自己虽非罪人却遭受不白之冤的感慨。
“果被儒冠误,从知狱吏尊”一句,揭示了主人公认为自己的学问反而成了累赘,反被狱吏所利用的无奈与讽刺。接下来,“梦多宁辨蝶,泪尽讵闻猿”通过梦境与自然界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易枉虞翻迹,难招宋玉魂”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公正与理解的渴望,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命运无法逆转的悲哀。最后,“徒闻怀楚奏,未见理秦冤”、“市远应投杼,天高奈覆盆”、“含酸对蛛户,急难望鸰原”、“良璞捐仍抱,明珠盼尚存”、“倘然蒙察识,犹可报君恩”等句子,则表达了对正义缺失、希望渺茫的深深忧虑,以及即使身处绝境,仍怀有一丝对公正与恩泽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中无辜者遭受冤屈、渴望公正却难以实现的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