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北寺,廿里到雷塘。
辇路销金粉,春风散绿杨。
山精古墓集,官柏鬼车藏。
落日游人歇,萧条古帝乡。
扬州城北寺,廿里到雷塘。
辇路销金粉,春风散绿杨。
山精古墓集,官柏鬼车藏。
落日游人歇,萧条古帝乡。
这首诗描绘了雷塘的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宁静。首句“扬州城北寺,廿里到雷塘”点明地点,以扬州城北的寺庙为起点,引出通往雷塘的路程,暗示着雷塘的历史悠久和地理位置的独特。
接着,“辇路销金粉,春风散绿杨”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的繁华(“辇路销金粉”)与眼前的春景(“春风散绿杨”)相结合,既展现了雷塘曾经的辉煌,也描绘了如今的生机勃勃。这里的“辇路”指的是皇帝或贵族出行的道路,而“销金粉”则形象地表现了昔日的奢华与繁华已逝,取而代之的是春天的清新与活力。
“山精古墓集,官柏鬼车藏”则进一步深化了雷塘的历史氛围。山精象征着古老的自然力量,古墓的聚集暗示着这里埋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而“官柏鬼车藏”则可能暗指雷塘周边的自然景观中隐藏着神秘的传说或历史遗迹,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最后,“落日游人歇,萧条古帝乡”收尾,通过落日余晖下的景象,以及游人的歇息,营造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感和空间的静谧感,让人感受到雷塘作为古代帝王之乡的沉寂与沧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成功地将雷塘的历史韵味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小窗晴碧飐帘波。昼影舞飞梭。
惜春休问花多少,柳成阴、春已无多。
金字初寻小扇,铢衣早试轻罗。园林未肯受清和。
人醉牡丹坡。啸歌且尽平生事,问东风、毕竟如何。
燕子寻常巷陌,酒边莫唱西河。
莫问戎庭苦,高栏是夕攀。
时清官事少,边静戍人闲。
雉堞临寒水,穹庐倚乱山。
皇恩正无外,不拟更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