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出瘴岭,弱冠历吴楚。
晚涉大漠寒,远吊长城古。
失□得谤讟,少乐多辛苦。
侵寻四十年,复此守环堵。
松楸仅有存,骨肉化为土。
岂不登一名,贫甚于父祖。
行行荒篱间,寒华粲可数。
惟酒足解愁,钱尽不得酤。
三岁出瘴岭,弱冠历吴楚。
晚涉大漠寒,远吊长城古。
失□得谤讟,少乐多辛苦。
侵寻四十年,复此守环堵。
松楸仅有存,骨肉化为土。
岂不登一名,贫甚于父祖。
行行荒篱间,寒华粲可数。
惟酒足解愁,钱尽不得酤。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自幼征战到年迈仍需守边的辛酸往事,以及对生活困顿无奈的抒情之作。诗中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的深刻感慨。
"三岁出瘴岭,弱冠历吴楚"一句,以诗人的早年经历开篇,凸显其生长背景之艰险。"晚涉大漠寒,远吊长城古"则描绘了诗人晚年的边塞生活,长城往事激发思古之幽情。
"失□得谤讟,少乐多辛苦"中的"□"字应为"道"或"途",表达了诗人一生中多受非议和不幸,享乐时光较少,辛勤付出却更多。"侵寻四十年,复此守环堵"则是对个人征战岁月的总结,以及对未能改变命运的无奈。
"松楸仅有存,骨肉化为土"一句,以生者与死者的对比,凸显了生命的脆弱和时光的摧毁。"岂不登一名,贫甚于父祖"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成就不足以及家道中落的哀叹。
"行行荒篱间,寒华粲可数"描绘了诗人在荒凉边塞的孤独生活,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惟酒足解愁,钱尽不得酤"则是对生活困顿和物质匮乏下的无奈之情。
此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和深沉内敛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悲凉与时代的大背景相交织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