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张总戎登虎头门望海·其二》
《与张总戎登虎头门望海·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碧霄万里印沧波,始信人间路尽讹。

云结楼台鳌背阔,风摇星宿浪纹多。

马援自古誇铜柱,懒瓒那知恋玉珂。

最爱閒眠烟水际,却同博望泛天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张总戎一同登高望海的壮丽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历史英雄的追忆。

首联“碧霄万里印沧波,始信人间路尽讹”以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海水相映衬,暗示了诗人对世间真理的探寻与怀疑,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探索欲望。

颔联“云结楼台鳌背阔,风摇星宿浪纹多”运用比喻手法,将云层比作楼台,仿佛建于巨鳌背上,形象地描绘出云层的广阔与动态美;而风吹动星宿,使海浪泛起层层波纹,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隐含着时间流转的哲理。

颈联“马援自古誇铜柱,懒瓒那知恋玉珂”引用历史典故,提到马援的铜柱功勋与懒瓒的玉珂之恋,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敬仰与对当下生活的反思,暗含着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尾联“最爱閒眠烟水际,却同博望泛天河”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想象自己如同张骞般在烟波浩渺的江河中泛舟,寻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志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思考的表达,具有浓郁的意境美和哲理性。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杂诗七首·其三

阿姨行第三,嫁郎好驰驱。

驰驱事中原,结客皆市屠。

所许多侯嬴,夷门几捐躯。

易水去悠悠,空惭剑术疏。

茕茕未亡人,截耳守志孤。

张罗岂不密,其如南山乌。

自古臣致君,节妇死故夫。

柏舟汎共姜,危楼坠绿珠。

委身各有道,生死良不诬。

我悲犹同生,志异行俱殊。

百年曾几时,精识当何如。

天地会终极,四气相乘除。

白骨弃黄泥,寸心观有无。

不见川上波,逍遥雁与凫。

(0)

挽歌

重泉不可到,到者几人来。

昔年高会处,歌钟依旧催。

骅骝黄金勒,葡萄白玉杯。

昔人今尚在,千秋铜雀台。

台上昔人行,井干生青苔。

拂苔行今人,意气扬烟尘。

容仪光凝停,引手弹鸣琴。

游龙从风翔,轻云落素阴。

今日美少年,他年蝼蚁心。

秦王与汉武,高陵何乔林。

(0)

山居·其七

事得无心理自圆,松声草色现成禅。

石头何意硬成佛,鳌足空闻直拄天。

月被云遮光不下,水因槎碍涩难前。

一时尘刹俱空去,谁辨中间与二边。

(0)

丁香花

百结愁肠不可排,花开微两滴空阶。

更闻帘外虫声唧,恼乱妆楼十二钗。

(0)

暮春

风柔南陌草芊芊,渐近清和四月天。

云净高楼无去雁,雨晴深苑有啼鹃。

扫除花锦铺苔席,摇荡春光飞柳绵。

屈指韶华如过隙,可令容易度流年。

(0)

咏蝉

身高吸霄瀣,羽薄趁仙风。

自奏清商曲,泠泠山水中。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