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豪宕以词行,醉墨淋漓一座倾。
昔竞捧笺求少蕴,今谁沥酒吊耆卿。
戴花起舞生无闷,荐菊为肴死亦清。
愁绝水仙祠畔路,萋萋原草几枯荣。
中年豪宕以词行,醉墨淋漓一座倾。
昔竞捧笺求少蕴,今谁沥酒吊耆卿。
戴花起舞生无闷,荐菊为肴死亦清。
愁绝水仙祠畔路,萋萋原草几枯荣。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夜检故书得孙季蕃词有怀其人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代词坛大家孙季蕃的景仰与怀念,以及他个人对于文学创作、生活态度的深刻体悟。
"中年豪宕以词行,醉墨淋漓一座倾。昔竞捧笺求少蕴,今谁沥酒吊耆卿。"
这里描绘了孙季蕃在其壮年时期,以其豪迈的文笔和激情的词作影响了一代人的景象。他曾经执着于文学创作,如同醉心于墨香中,倾倒所有的情感与智慧。作者提及过去他曾向孙季蕃学习文学技巧,期望能够达到孙氏那样的艺术高度;而现在,面对孙的离去,他感慨万分,渴望能有一壶酒,与这位已故的前辈共饮,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戴花起舞生无闷,荐菊为肴死亦清。"
诗人通过这些行文表达了对孙季蕃超然物外、不染尘世的高洁品格的赞美。他即使在欢乐中也能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就像戴着花朵起舞,内心无任何烦恼;即便是在死亡面前,他依旧保持清醒和宁静,犹如将菊花作为祭品,即使是死,也能保持一份清洁的灵魂。
"愁绝水仙祠畔路,萋萋原草几枯荣。"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孙季蕃已逝世的哀愁与怀念。他在水边仙庙旁的道路上徘徊,每当看到荒废的野草和枯萎的花朵,就不禁感慨万千,思绪纷飞。这里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时代变迁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孙季蕃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的回忆,以及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跨越生命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