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珠桂草骆驼城,一线鱼河百万兵。
不信受降终隔虏,可能绥德更移旌。
黄沙漠漠笳声壮,朔气凄凄铁骑鸣。
谁继旧时崔少保,直将输挽作长缨。
米珠桂草骆驼城,一线鱼河百万兵。
不信受降终隔虏,可能绥德更移旌。
黄沙漠漠笳声壮,朔气凄凄铁骑鸣。
谁继旧时崔少保,直将输挽作长缨。
这首明代董应举的《送王户部督饷延绥》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场景。首句“米珠桂草骆驼城”,以米珠比喻军粮珍贵,骆驼城则暗示地理位置偏远,显示出边关战事的艰苦。次句“一线鱼河百万兵”,通过“一线”和“百万”对比,展现出大军压境的壮观场面。
第三句“不信受降终隔虏”,表达了对敌军最终会投降的坚信,但又暗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第四句“可能绥德更移旌”,暗示战局可能有变,王户部的任务可能涉及军事调动。
第五、六句“黄沙漠漠笳声壮,朔气凄凄铁骑鸣”,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战斗的激烈,笳声与铁骑的鸣响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悲壮的氛围。
最后一句“谁继旧时崔少保,直将输挽作长缨”,以崔少保的历史典故,寄寓对王户部英勇担当和坚韧决心的期待,希望他能像崔氏那样,以输挽之才,扭转战局,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
整首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表达了对将领的期许和对战争形势的深沉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
种莲老人凿山骨,手移昆明傍石屋。
水光浮碧染灵根,并蒂同生一双玉。
湘江啼竹含清秋,翠环绛佩湘神游。
朗陵一夜德星聚,二子共御陈太丘。
种莲人远莲安在,惟有画图寄遗爱。
倾阳冉冉照春妍,只见葵花不见莲。
看花共别三茅观,再到吴山十二年。
独喜刘郎来作主,共悲圆泽已成仙。
江山几许烦招手,风月寻常欲上肩。
对酒当歌须尽醉,明朝客路又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