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燕中为李玄问题画》
《燕中为李玄问题画》全文
明 / 李流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著处春风纵马蹄,客心愁见柳如丝。

芒鞋斗笠溪桥路,记得江南二月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江南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下自然界的生动与情感的交织。

首句“著处春风纵马蹄”,以“纵马蹄”形象地描绘了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仿佛马蹄踏在春风中,带起了一阵轻盈的风。这句诗不仅写出了春天的气息,也暗示了诗人的行踪,他似乎正漫步于春意盎然的田野间。

次句“客心愁见柳如丝”,则将诗人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枝条柔软如丝,诗人见到此景,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愁绪。这里的“愁”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感慨,更可能包含了诗人对远方、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忧虑。

后两句“芒鞋斗笠溪桥路,记得江南二月时”,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穿着芒鞋,戴着斗笠,行走于溪边的小桥之上,回忆起江南二月的美好时光。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的行踪,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情境的感慨。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诗人的情感得以细腻而深刻地展现,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流芳

李流芳
朝代:明   字:长蘅   号:檀园   籍贯:六浮道   生辰:1575~1629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猜你喜欢

次韵荅王宜安

好笃金兰自昔年,风标真象抑庵贤。

甲庚未论谁为长,糠秕应惭我在前。

绕郭云山多种玉,满池春水独栽莲。

兴观日诵诗三百,施济庭馀禄二千。

梦说事赊便筑野,希颜心苦耐钻坚。

名洲久著龙头谶,蓬岛仍栖鹤背仙。

会展谋猷资世用,肯将通介逐时迁。

高才定有高人识,大器端从大化甄。

白发慈闱凭养志,青云难弟况随肩。

中书太傅千年谱,武姥澄江万里天。

共学斯文空老大,巧逢新格谩颠连。

借巢恰似鸣鸠拙,揽镜羞争玉女妍。

勇尽敌场疑再贾,灰寒丹灶讶重然。

时当易辙聊凭轼,座有知音敢绝弦。

珍重交情怜鲍叔,尊严师道愧伊川。

虽存立雪寻常地,终欠吟风一二联。

肥遁向怀追汉绮,中兴今喜际周宣。

长歌宠赠能无和,报国微躯拟并捐。

(0)

拜舞能多喜不禁童颜朱绂画堂深阶庭草木通和气里闬儿童续好音紫诰直从天上落香醪初向寿筵斟风吹幕动轻云捲矫首南山见碧岑

旌旆悠扬鼓吹明,翩翩舆马快新晴。

龙亭立处山增势,鸾诰宣时谷应声。

封号光华跻四品,义方辛苦忆平生。

每怜予季宁无见,今度焚黄礼又成。

(0)

寄李敬夫用其送行韵·其一

谪仙孙子莹冰清,七步踉蹡五字成。

心远独怜山水好,眼高浑看利名轻。

存身我已惭龙蛰,縻爵谁应和鹤鸣。

别酒半醒回首处,江风吹浪暮云平。

(0)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颇有赋咏而亡其稿追忆仅得此下十章·其三过市汊

人家依岸浅,驿岸俯江斜。

密雨遮龙雾,奔流走象牙。

金陵何处是,白下望中赊。

明到南昌郡,徐亭扫落花。

(0)

贞母咏

朝读贞母传,夕吟贞母诗。

母寿今八旬,芳名千载垂。

昔归君子室,心德两相宜。

执手奉承说,黄发以为期。

烹凫酌美酒,从容理朱丝。

清音正盈耳,桃华犹满枝。

溘乘埃风去,弃我真若遗。

哀来无昼夜,昼哭声转悲。

逝将从君往,重结深长思。

有身嗟未判,辛苦安得辞。

继体心所切,悬弧事竟奇。

深闺寒复暑,长养实勤斯。

聪明自天锡,教诲亦不迟。

居然富文学,下笔惊主司。

名题黄金榜,班簉白玉墀。

爵位既频陟,恩封遂屡貤。

尊荣倾邑里,光彩焕门楣。

盛德固有报,始望那及兹。

彼哉须眉具,长佩纷陆离。

当几靡定力,王业何由熙。

人间有贞母,岂得无男儿。

贞母宜万寿,非独闺门师。

(0)

游天竺

佛国谁闻有此山,幽深彷佛类商颜。

鸟归故道如相引,云起前岑自不閒。

月落钟鸣僧入定,风吹酒醒客忘还。

峰头何处飞来石,长锁松筠第一关。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