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纕怨结,赋远游、飘零倦抚尘冠。
花馆听箫,客窗题卷,家山望里归难。带围渐宽。
但鬓霜、多似春前。
又芳华过却,清明楝风,吹雨小楼寒。
京邑故交重聚,怅城南白袷,屡换秋蝉。
如此时光,无聊吟咏,愁痕渍满吴笺。快浮酒船。
对暮烟、丛筱便娟。算平生、更几欢逢,写图留细看。
佩纕怨结,赋远游、飘零倦抚尘冠。
花馆听箫,客窗题卷,家山望里归难。带围渐宽。
但鬓霜、多似春前。
又芳华过却,清明楝风,吹雨小楼寒。
京邑故交重聚,怅城南白袷,屡换秋蝉。
如此时光,无聊吟咏,愁痕渍满吴笺。快浮酒船。
对暮烟、丛筱便娟。算平生、更几欢逢,写图留细看。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词人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孤独与疲惫。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佩纕”、“花馆”、“客窗”、“清明”、“京邑”、“吴笺”等,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
“佩纕怨结”,开篇即点明了词人的内心情感,如同佩戴的丝带结成了怨恨,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苦闷和不平。接下来,“赋远游、飘零倦抚尘冠”,进一步描绘了词人远行他乡、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身心疲惫。
“花馆听箫,客窗题卷,家山望里归难”,通过“花馆”、“客窗”、“家山”等意象,展现了词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归难”二字,更是直接表达了词人无法回到家乡的无奈与痛苦。
“带围渐宽。但鬓霜、多似春前”,词人通过身体的变化,如腰围渐瘦、鬓发如霜,来反映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沧桑与衰老。
“又芳华过却,清明楝风,吹雨小楼寒”,这一句通过“清明”、“楝风”、“吹雨小楼寒”等意象,描绘了春天已逝、风雨凄凉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孤独与哀愁。
“京邑故交重聚,怅城南白袷,屡换秋蝉”,词人回忆起与老友相聚的场景,然而这种相聚却充满了遗憾与失落,因为“屡换秋蝉”,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友情的消逝。
“如此时光,无聊吟咏,愁痕渍满吴笺”,词人感叹于当前的时光无趣,只能通过吟诗作画来排遣心中的愁绪,愁苦的情绪在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快浮酒船。对暮烟、丛筱便娟”,在词人的想象中,或许只有酒能暂时忘却忧愁,面对着傍晚的烟雾和修长的竹子,词人找到了一丝慰藉。
“算平生、更几欢逢,写图留细看”,最后,词人回顾一生,思考着有多少欢聚的时刻值得珍惜,希望将这些美好的瞬间通过图画留存下来,供自己细细品味。
整首词以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