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
《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风浪忽如此,吾行欲安归。

挂帆却西迈,此计未为非。

洪泽三十里,安流去如飞。

居民见我还,劳问亦依依。

携酒就船卖,此意厚莫违。

醒来夜已半,岸木声向微。

明日淮阴市,白鱼能许肥。

我行无南北,适意乃所祈。

何劳舞澎湃,终夜摇窗扉。

妻孥莫忧色,更典箧中衣。

(0)
注释
忽:忽然。
安归:安全归航。
挂帆:挂起船帆。
计:计划。
洪泽:湖泊名。
劳问:亲切询问。
携酒:带着酒。
适意:心情舒畅。
澎湃:形容波涛汹涌。
典:典当。
翻译
风浪忽然变得如此汹涌,我该往哪里安全归航。
挂起船帆向西前进,这个决定不算错。
三十里的洪泽湖,水流平稳如飞驰。
当地居民见到我回来,亲切询问,情意深厚。
有人带着酒来船上卖,这份心意不能辜负。
醒来时已是半夜,岸边树木的声音渐渐微弱。
明天在淮阴市,希望能买到肥美的白鱼。
我行走没有固定的方向,只求心情舒畅。
何必让狂风巨浪打扰,整夜摇动我的门窗。
妻子儿女不必担忧,我会典当衣物以备不需。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发洪泽》,通过这短暂而深刻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面对自然力量时所表现出的豁达与从容。

诗中开篇即以“风浪忽如此,吾行欲安归。”展现了诗人在遭遇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后,选择了退回的智慧决策。紧接着,“挂帆却西迈,此计未为非。”表明了诗人的判断是基于对环境变化的准确评估和对航行安全的重视。

第三句“洪泽三十里,安流去如飞。”则描绘了一种宁静与速度并存的画面,其中“洪泽”指的是宽广的水域,这里的“安流去如飞”不仅形象地展示了船只在平稳水域中的快速航行,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从容与自信。

随后的“居民见我还,劳问亦依依。”反映出当地居民对诗人的关切和好奇,他们可能是因为诗人此前未能按计划完成旅程而感到担忧。紧接着,“携酒就船卖,此意厚莫违。”则表明了诗人虽然改变了行程,但仍旧保持着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甚至还准备在船上销售酒水。

夜晚的场景在“醒来夜已半,岸木声向微。”中得到了描绘,这里传递出了一种静谧与和谐的氛围。接着,“明日淮阴市,白鱼能许肥。”则是诗人对第二天行程安排的期待,透露出对于美食和生活乐趣的向往。

“我的行动无需南北之分,适意乃所祈愿。”表达了诗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随遇而安的心态。在此基础上,“何劳舞澎湃,终夜摇窗扉。”则是对那些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忧的反思。

最后,“妻孥莫忧色,更典箧中衣。”则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关怀和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所做出的准备。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面对自然、社会与个人情感时的态度,也传达了一种超越具体事件的生命智慧。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偈十九首·其十

释迦掩室,过犯弥天。维摩杜词,自救不了。

如何如何,口门太小。

(0)

答问颂五首·其二

一棒一条痕,蒺藜好自吞。

仙陀还蹉过,赢得瞎驴存。

(0)

题清凉寺

万古清凉一掬泉,十分随量得轻安。

要知彻底无尘滓,照破天魔骨尚寒。

(0)

代饯无为马使君口号

伏波勋业风流远,皂盖朱轓尚小州。

一曲阳关双别泪,百壶清酒两遨头。

三年牢落应难借,五马踟蹰更少留。

珍重促装归汉阙,胡床空复庾公楼。

(0)

醉中作桐乡歌别王明府

故城叠巘临高台,古木到天猿鸟哀。

桐乡官寺山水里,泉声常疑骤雨来。

吾祖政成朱邑后,文采风流今未朽。

王郎游刃无全牛,籍甚能名传众口。

弦歌之声得故人,车殆马烦开芳樽。

明朝更指南斗去,相思目断江湖春。

(0)

句·其二

酒成碧后方堪饮,花到白来元自香。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