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道涂走此身,匆匆未是避秦人。
樵夫牧竖皆仙属,缰锁何人汝问津。
岁暮道涂走此身,匆匆未是避秦人。
樵夫牧竖皆仙属,缰锁何人汝问津。
这首诗《过武陵源》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沈瑜庆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岁末行走在道路间,匆忙赶路却并非逃避秦朝的隐士形象,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句“岁暮道涂走此身”,点明了时间背景——岁末,以及行动的状态——行走于道路之上,一个“走”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奔波劳碌的形象。接着,“匆匆未是避秦人”一句,通过对比手法,表明诗人虽在匆忙赶路,但并非像古代避乱的隐士一样逃避现实,而是另有深意,暗示着诗人内心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樵夫牧竖皆仙属”一句,诗人将普通劳动者如樵夫和牧童视为仙人般的存在,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这里的“仙属”不仅指这些人的生活状态接近仙境,更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和谐的发现和欣赏。
最后一句“缰锁何人汝问津”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束缚与自由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询问,是谁给人们套上了枷锁,限制了自由?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思,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精神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岁末行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束缚与自由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青柱天门笏。俯群峦、亭亭玉朗,偃霞回蜺。
手撷芙蓉凌石屋,人似盘霄健鹘。
浩唱与、樵风相答。
北去海天浮不尽,指燕关、齐岳摇芒末。
潮紫翠,荡烟色。十干尘事归棋劫。
尽无聊、敲泉煮茗,鼎花沸雪。十二水帘低不捲。
淡碧一层松樾。约梦里,来寻仙迹。
月丽云娇莲掌拓,锦珊湖、飞上罗浮蝶。
河汉影,绕衣活。
搜烟入虚壑,灵草多菌芝。
日霜未相蚀,经秋含绿蕤。
天光细如线,宛转岩隙垂。
翔禽影忽掠,人语虚无吹。
通明达真地,意坦行忘危。
崖藓触巾帽,碎影还扑衣。
径转得平壤,四望空所依。
峰峦尽低俯,不顾流云驰。
窥林见城郭,或疑人民非。
安得驾麋鹿,乔佺共遨嬉。
积磴风箨堆,涩壁水藓痕。
道士已仙去,但守青鹤魂。
雕光不能閟,凿劫先乾坤。
削作匏壶圆,穹盖如覆盆。
古茑铁色瘦,牢繫虞渊根。
蝠翼炯照面,于此衍礽孙。
不擢地脉秀,谁识天象尊?
愿敞玉延宴,挹斗当瑶樽。
人天愁苦接欢乐,自午彻夜声撼城。
城中万炬火云赤,纠缠一气烟海青。
青烟接湖水转白,水光返照山偏明。
山根楼阁半仙鬼,山上松莎杂露星。
露芒忽散星影涩,云气吹来袖微湿。
风浮云去遍六合,远海螭虬正韬蛰。
阴阳岁月中夜分,窈莽湖山两人立。
芒鞋踏地胶烂菌,笑声逼树警栖鹘。
不随羲娥朝玉京,那有琼浆洗毛骨?
陆生袖携三尺箫,平台倚唱阆风谣。
山为振籁江为潮,云开露净星忽高。
置身直向世外世,大梦未醒劳生劳。
苍龙砺角何招摇,东溟霞紫金鸡翱。
开襟共纳春千里,莫使梅花笑鬓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