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絮交欢远,琵琶寄恨深。
早知胡地冷,永巷亦甘心。
鸡絮交欢远,琵琶寄恨深。
早知胡地冷,永巷亦甘心。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词人刘克庄的作品,属于词的体裁。通过这四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怀念。
“鸡絮交欢远”,这里的“鸡絮”指的是鸡毛做成的被子,而“交欢”则意味着亲昵,两者结合起来形容了一种温暖而又遥远的关系。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和渴望。
“琵琶寄恨深”,“琵琶”是一种弦乐器,常用来抒发情感。在这里,“寄恨”则是将自己的哀愁与不舍传达给远方的人。诗人通过这种音乐性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深沉哀愁。
“早知胡地冷”,这句话中的“胡地”通常指的是中国北方边疆地区,这里的“冷”不仅是温度上的寒冷,也包含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孤独和凄凉。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那片土地的早早了解,以及那种环境下情感的冷清。
“永巷亦甘心”,“永巷”通常指的是长长的巷弄或屋宇,这里的“甘心”则意味着接受并享受这种孤独和寂寞。诗人通过这句话,表现了自己对于现状的一种豁达与接受,即便是在远离家乡、环境冷清的情况下,也能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
总体来看,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在不利环境中寻找精神寄托的能力。诗人通过这种细腻而强烈的情感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爱山亦爱湖,停策展孤眺。
晴光媚川渚,层波荡岩峭。
上下抱清辉,空涧尽回曜。
一览三万顷,讵谓尽其妙。
远峰七十二,峰峰可长啸。
恨无垂天翼,冲举历云峤。
心目两弃捐,冥观得大要。
激发既无名,因依俱免诮。
所嗟进德难,未敢习渔钓。
古今亦已殊,旷怀庶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