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扫枯萚,空林自生响。
况有流泉清,顿令心目爽。
崇岩云气出,古今一俯仰。
凭虚发长谣,凉月渐东上。
昔人歌啸地,烟草资欢赏。
以兹感陈迹,沧桑信非罔。
避世复何心,愿言息劳攘。
秋风扫枯萚,空林自生响。
况有流泉清,顿令心目爽。
崇岩云气出,古今一俯仰。
凭虚发长谣,凉月渐东上。
昔人歌啸地,烟草资欢赏。
以兹感陈迹,沧桑信非罔。
避世复何心,愿言息劳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处山中,感受自然之美的心境。开篇“秋风扫枯萚,空林自生响”,以秋风扫过枯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况有流泉清,顿令心目爽”,泉水的清澈与流动,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一抹生机,让人心旷神怡。
“崇岩云气出,古今一俯仰”,岩石之上云雾缭绕,仿佛跨越时空,让人不禁感慨古今的变迁。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悠远的情感。“凭虚发长谣,凉月渐东上”,在虚无缥缈之中吟唱,随着月亮逐渐升起,夜色渐深,这份情感更加深沉。
“昔人歌啸地,烟草资欢赏”,诗人联想到了前人的歌吟之地,那片烟草覆盖的地方,曾是他们欢聚赏景之所。通过对比古今,诗人感慨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以兹感陈迹,沧桑信非罔”,通过这些历史的痕迹,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世界的变迁,并非虚妄。
最后,“避世复何心,愿言息劳攘”,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远离纷扰,享受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星宿呈祥,溪山钟秀,果然生此真贤。
冰清玉润,还称岁寒天。
正是梅梢酝雪,探江南,春信先传。
庭轩爽,涓涓皎月,今夜十分圆。开筵。
称寿处,歌尘飞动,舞袖蹁跹。
愿公与椿松,对阅天年。
第恐宏才重望,不容暂吟醉苕川。
龙光近,行看凤诏,来自日华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