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龙山绝顶望太湖》
《登龙山绝顶望太湖》全文
清 / 吕高培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爱山亦爱湖,停策展孤眺。

晴光媚川渚,层波荡岩峭。

上下抱清辉,空涧尽回曜。

一览三万顷,讵谓尽其妙。

远峰七十二,峰峰可长啸。

恨无垂天翼,冲举历云峤。

心目两弃捐,冥观得大要。

激发既无名,因依俱免诮。

所嗟进德难,未敢习渔钓。

古今亦已殊,旷怀庶同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龙山之巅,远眺太湖的壮丽景象。诗中以“爱山亦爱湖”开篇,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接着,诗人通过“停策展孤眺”,生动地展现了他驻足山巅,独自远望的情景。

“晴光媚川渚,层波荡岩峭。”两句描绘了晴朗的阳光照耀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与山岩相映成趣的画面。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湖水与山峦之间的互动,湖水似乎在山岩间荡漾,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上下抱清辉,空涧尽回曜。”这两句继续描绘湖面的光影变化,无论是从上往下看还是从下往上看,都能感受到湖面的清辉和山涧的反射,展现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美。

“一览三万顷,讵谓尽其妙。”诗人感叹于太湖的广阔无垠,即使站在山顶也难以完全领略其美妙之处,表达了对大自然无限魅力的赞叹。

“远峰七十二,峰峰可长啸。”诗人列举了太湖周围的七十二座山峰,每座山峰都令人向往,可以在此长啸抒发胸臆,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恨无垂天翼,冲举历云峤。”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于天空,穿越云霄,更深入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心目两弃捐,冥观得大要。”诗人通过冥想,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了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领悟到了宇宙的真谛。

“激发既无名,因依俱免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界的体验,激发了内心的灵感,同时也避免了世俗的非议,追求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所嗟进德难,未敢习渔钓。”诗人感慨于提升自我修养的艰难,但并未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没有选择隐居或遁世,而是继续在尘世间寻找自己的道路。

“古今亦已殊,旷怀庶同调。”诗人反思古今社会的变化,尽管时代不同,但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的心态是相通的,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活哲学的探索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山水诗。

作者介绍

吕高培
朝代:清

吕高培,字柏庭。清初无锡人。贡生。康熙中随嵇永福客蔡毓荣幕。吴三桂平,由楚入滇,以军功任米脂知县。丁母艰,起补陇西知县,罢归,以穷死。工诗。有柏庭诗集。
猜你喜欢

王大卿挽词·其一

少壮节先著,年侵气不衰。

忠虽由父教,清亦畏人知。

处世无求合,安时竟数奇。

甘泉人物会,一老汉空遗。

(0)

范牛

人问吾何爱一牛,范仙真笔倍风流。

绳牵虽未如自放,犹胜更著金笼头。

(0)

大雪赵振文寄诗言乘月泛舟清甚次韵·其五

旧闻老具擅诗声,夜泛钱塘向凤城。

今日清游更豪逸,雪花和月带潮生。

(0)

书事三首呈郎中机宜·其一

避地意何适,同时得二贤。

才名谁敢并,萧散或堪怜。

浊酒宁非道,枯藤自会禅。

尚须浮碧海,风月夜同船。

(0)

锄园

上天浩无私,众草同一荣。

青青十步间,薰臭相杂并。

卉药数不多,十百其品名。

蔓者善缘附,结阴在高甍。

修竹虽自立,已复困缠萦。

其馀丛与株,芜没不自呈。

阴虫穴其下,日夜百种鸣。

纷然乱耳眼,我意初不平。

朝锄忽以静,暮雨且复生。

自念疲病者,莫与地力争。

盛衰固物理,安用劳我形。

(0)

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其一顾林亭

昔人久尘土,问林得其居。

但传故老言,安知密与疏。

平湖无遗宇,寒烟生废墟。

风流未都尽,犹赖著书馀。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