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顼握元气,尧舜法令疏。
三王备文物,古意渐欲无。
周平一东辙,列国异车书。
祖龙失云雨,大汉天为谟。
后更十数姓,年历几千馀。
沧海屡清浅,兴亡如合符。
生平笑书簏,远览资良图。
滑净一棐几,万代忽森如。
佳处仍三复,此意良不虚。
岂无太乙来,青藜夜相呼。
挈我游太初,天地如蜗庐。
以思不如学,圣言岂欺予。
轩顼握元气,尧舜法令疏。
三王备文物,古意渐欲无。
周平一东辙,列国异车书。
祖龙失云雨,大汉天为谟。
后更十数姓,年历几千馀。
沧海屡清浅,兴亡如合符。
生平笑书簏,远览资良图。
滑净一棐几,万代忽森如。
佳处仍三复,此意良不虚。
岂无太乙来,青藜夜相呼。
挈我游太初,天地如蜗庐。
以思不如学,圣言岂欺予。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诗人的作品,通过对古代圣王、历史变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历史沧桑的感慨。开篇“轩顼握元气,尧舜法令疏”直接点出了上古时期圣明君主尧与舜如何掌握宇宙之精华并以简约的法律治理天下,展现了对远古文化的仰望。
接着“三王备文物,古意渐欲无”则表达了从夏商周三代以来,文物制度逐渐完备,但随着时间流逝,那些古老的意蕴和精神内涵正在逐渐消失。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抒发了对传统文化价值衰减的忧虑。
“周平一东辙,列国异车书”则转向周代的统一与各诸侯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性,反映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多样性。紧接着,“祖龙失云雨,大汉天为谟”中“祖龙”指的是秦始皇,而“大汉天为谟”则是说汉朝时期天象变化预示着国家的命运,表达了对古代帝王与天象关系的关注。
诗人又通过“后更十数姓,年历几千馀”概括了自古以来的朝代更迭和时间流逝,进而“沧海屡清浅,兴亡如合符”则形象地比喻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同沧海的水域有时清澈见底,有时又变得复杂多变。
在下片中,“生平笑书簏,远览资良图”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生命中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通过古籍文献去了解历史智慧。接着“滑净一棐几,万代忽森如”则形容时间流逝得像水一样平滑不留痕迹,而历史事件却如同森林一般错综复杂。
诗人在“佳处仍三复,此意良不虚”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以及这种情感是真挚而非虚伪。最后,“岂无太乙来,青藜夜相呼”则是希望有仙人降临,而“挈我游太初,天地如蜗庐”中诗人表达了想要随着这些传说中的仙人回到远古时代去体验那个时代的壮阔。
全诗最后,“以思不如学,圣言岂欺予”则是诗人对待知识和智慧的态度,认为亲身实践比单纯思考更为重要,而“圣言岂欺予”则是在质疑古代圣贤的话是否真的能够欺骗自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价值和个人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