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岁云暮,孤舟冲北风。
出门何萧条,惊沙吹走蓬。
北涉濉河水,南望宋王台。
落叶舞我前,鸣鸟一何哀。
重城何諠諠,车马溢四郭。
朱门列大第,高甍丽飞阁。
汤汤长河水,赴海无还期。
苍苍柏与松,冈原常不移。
览物若有叹,谁者知我心。
口吟新诗章,予抚白玉琴。
鸣琴感我情,一奏涕泪零。
子期久已死,何人为我听。
推琴置之去,酌我黄金罍。
幽忧损华姿,流景良易颓。
客行岁云暮,孤舟冲北风。
出门何萧条,惊沙吹走蓬。
北涉濉河水,南望宋王台。
落叶舞我前,鸣鸟一何哀。
重城何諠諠,车马溢四郭。
朱门列大第,高甍丽飞阁。
汤汤长河水,赴海无还期。
苍苍柏与松,冈原常不移。
览物若有叹,谁者知我心。
口吟新诗章,予抚白玉琴。
鸣琴感我情,一奏涕泪零。
子期久已死,何人为我听。
推琴置之去,酌我黄金罍。
幽忧损华姿,流景良易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岁末时孤独地行走于北风中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哀愁与孤寂之感,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思念。
"客行岁云暮,孤舟冲北风" 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旅人在年末的天气中,驾一孤独的小船,迎着北风前进,这已经给人以一种悲凉之感。随后,"出门何萧条,惊沙吹走蓬" 更加深了这种感觉,门外的景象荒凉,甚至连细小的沙粒与蓬草都被风吹得四处飞散。
诗中还穿插着对历史的回忆,如"北涉濉河水,南望宋王台",旅人不仅面对自然之冷漠,更有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这里的“宋王台”指的是古代宋国的都城,其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变迁,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接下来的"落叶舞我前,鸣鸟一何哀" 描述了自然界对旅人情感的呼应。落叶在他面前起舞,鸣叫的鸟儿似乎也在悲泣,这些都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在随后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城市重城、朱门大第、高阙飞阁的描述,表达了一种繁华背后蕴含的寂寞之情。这些壮丽的建筑物,在诗人看来,不过是对过往繁华生活的一种空留。
"汤汤长河水,赴海无还期" 这句话,更深化了这种无常感。河水奔腾向着大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不禁让人生出许多感慨。
接下来的"苍苍柏与松,冈原常不移",则是诗人在面对自然界中那些长存不变的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安慰。尽管世事沧桑,但这些古老的树木依然屹立,这给了诗人一丝慰藉。
最后,诗人通过抚琴与吟唱新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鸣琴感我情,一奏涕泪零" 一句,显示了音乐对于触动心灵的力量。而在随后几句中,诗人的哀愁之情达到顶峰,他的朋友子期已经不在人世,没人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苦楚。最后,他推开琴,放下酒杯,这种无奈与失落,是诗篇最为深刻的地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致描绘,以及对历史遗迹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岁末之时所感受到的孤寂、哀愁与无常。
啼饥儿,逐队来。
学作嗷嗷鸣中泽,似歌似哭不成哀。
行人坐车心不忍,阿母倚门顾儿哂。
前车方去后车来,睨而相视嗾以吻。
儿啼饥,不号寒。身裹厚棉絮,口含薄饼干。
从来蒙养重廉耻,齐鲁之风乃有此。
君不见,野居门外女如花,阿母随后抱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