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星残漏欲明天,一百八声惊晓眠。
霜下寒山号落月,风来春树杂啼鹃。
楼前忽断怀人梦,海上偏愁旅客船。
听罢依依遗恨在,鸡鸣问寝忆当年。
疏星残漏欲明天,一百八声惊晓眠。
霜下寒山号落月,风来春树杂啼鹃。
楼前忽断怀人梦,海上偏愁旅客船。
听罢依依遗恨在,鸡鸣问寝忆当年。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到黎明的过渡时刻,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首联“疏星残漏欲明天,一百八声惊晓眠”以夜空中的稀疏星辰和即将破晓的时分开始,一百八声可能是寺庙中僧侣敲击木鱼的声音,这声音打破了宁静的夜晚,惊醒了沉睡的人。这里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更迭,也暗示了某种仪式或宗教活动的存在,增加了诗的氛围。
颔联“霜下寒山号落月,风来春树杂啼鹃”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霜覆盖的山峦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寒冷,月亮即将落下,而微风吹过,春日里的树木间传来杜鹃的啼叫声。这一联通过对比冷暖、季节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凄凉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颈联“楼前忽断怀人梦,海上偏愁旅客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梦见了远方的亲人,但突然被现实打断,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他担忧着海上漂泊的旅人,可能暗含了对亲人旅途安全的关切。这一联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社会关怀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尾联“听罢依依遗恨在,鸡鸣问寝忆当年”收束全诗,表达了听完这些情景后内心的依恋与遗憾,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鸡鸣声唤醒了诗人,让他回想起往昔,这种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加深了全诗的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亲情和过往的深刻感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情怀。
野人放浪山水情,小弄云海游四明。
半空下见日光动,中夜起听天鸡鸣。
松风涛卷出万壑,耳边无处无秋声。
绿萝碧涧月欲上,澹烟远岫天低横。
山中招隐者谁子,相看拟和游仙行。
山川奇绝境复清,秀色可揽难为名。
安得仙人卫叔卿,身骑白鹿下来迎。
粲然一笑白云里,授我宝诀教长生。
谁将曲水图,挂向丹山驿。
约略文衡山,气韵尽超轶。
潺湲如有声,悬溜注溪涩。
疏松笼厓长,修竹丛岩密。
昨过渔梁山,髣髴图可忆。
碧云互纷纠,溟濛渺难测。
饮者多达人,千觞浮涧出。
酒垆置修坡,琴书绕其侧。
或饮或坐起,俯仰兼语默。
隐隐兰亭里,研墨写诗帙。
自有丘壑风,飘飘露狂色。
不知传舍中,何事留此笔。
似告宦游人,劳劳未如逸。
晋人岂嗜酒,此意醒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