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梧霜叶秋飞尽,高城雁回初响。
半潦通桥,层烟冠石,吟屐萧萧孤上。寒钟又放。
送天末潮音,替人悲壮。
倚遍危阑,旧游谁共诉心赏。
文章流寓自古,水亭风咏地,空肃遗像。
土木移形,衣冠换目,时事几翻新样。沈吟片晌。
指吴会浮云,晚生千嶂。待语西施,越丝愁细网。
馆梧霜叶秋飞尽,高城雁回初响。
半潦通桥,层烟冠石,吟屐萧萧孤上。寒钟又放。
送天末潮音,替人悲壮。
倚遍危阑,旧游谁共诉心赏。
文章流寓自古,水亭风咏地,空肃遗像。
土木移形,衣冠换目,时事几翻新样。沈吟片晌。
指吴会浮云,晚生千嶂。待语西施,越丝愁细网。
这首《齐天乐·重游沧浪亭》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锐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重访沧浪亭的景象和感慨。开篇以“馆梧霜叶秋飞尽,高城雁回初响”起笔,展现了秋意浓厚的环境,梧桐叶落,大雁南归,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下来,“半潦通桥,层烟冠石,吟屐萧萧孤上”,通过描写小桥积水、烟雾缭绕的石头和独自漫步的情景,传达出词人孤独而沉思的情绪。
“寒钟又放。送天末潮音,替人悲壮”一句,借寒钟声和潮水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苍凉与壮志未酬之感。他倚着栏杆,怀念旧日的游历,却无人共享此刻的心境。“文章流寓自古,水亭风咏地,空肃遗像”则感慨时光流转,沧浪亭的遗迹依然,但人事已非,世事变迁。
“土木移形,衣冠换目,时事几翻新样”进一步深化这种历史沧桑感,暗示着时代的更迭。词人沉吟片刻,遥望远方的吴会之地,只见浮云蔽日,晚生的山峰如屏障般矗立,引发他对未来的忧虑。“待语西施,越丝愁细网”以西施的典故,比喻自己被复杂世事缠绕,如同被细丝编织的网,表达了深深的愁绪。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变迁的反思,展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