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
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
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
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破败的景象。"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一句,以问询的口气提出一个疑问,谁家的围墙建得这样高?这里的“板筑”指的是用木板搭建的围墙,而“高”则表达了一种隔绝与防护。这个问题不仅是在寻找墙主,更在反思这样的建筑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或故事。
"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一句,则转向了园中的一片荒废之地。这里的“奉诚”可能是某个园林的名字,而“园里地”则指园中的土地。"墙缺"表达了破败与衰落,而“见蓬蒿”则展示了一种自然界对人造物品重新占领的景象,蓬蒿通常生长在荒废之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将原本应该是精心修缮的地方描绘得破败不堪,而这种对立与反差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情感体验。诗人可能在借景抒情,表达着对某种事物或时代的失落和怀念。
飞铃走帜到金溪,喜子文闱预品题。
名字巍峨光蕊榜,词章斐亹动文奎。
阶梯已合婴儿梦,星斗先分天老题。
后日胪传当第一,天伦科甲尚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