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西来未足誇,少林捏目强生花。
得皮得髓徒分别,妙性圆明本不差。
达磨西来未足誇,少林捏目强生花。
得皮得髓徒分别,妙性圆明本不差。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如本所作的《颂古三十一首》中的第五首。诗人以达摩西来传法为背景,通过达摩与少林寺的故事,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理解。
"达磨西来未足誇",这里的达摩是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他将禅宗传入中国,但诗人认为仅仅达摩的到来并不足以夸耀,暗示真正的佛法精髓并非外在的传承。
"少林捏目强生花","少林"指少林寺,"捏目强生花"形容人为地制造或装饰佛法表面的繁复技巧,像是捏造花朵般虚饰。诗人批评这种追求形式和表象的做法。
"得皮得髓徒分别","得皮"指的是表面的知识或形式,"得髓"则指深入理解佛法的核心。诗人强调,只有真正领悟佛法的实质,而非停留在表面,才是重要的。
"妙性圆明本不差","妙性"指佛性的本质,"圆明"形容佛性的光明无碍,"本不差"表示佛性本自具足,无需外求,也不受后天观念所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式地批评了追求形式主义的修行方式,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佛法真谛。
新诗日以多,古意日以往。
我欲求玄珠,未易觅象罔。
中道良独难,执玉迷俯仰。
索居无谁语,掩卷起遐想。
当求古人知,何用世俗赏。
意到亦偶然,深刻戒斯鞅。
惟堪自娱戏,非欲互标榜。
唐公谬见推,薛侯讵宜长。
岂能狂落魄,只似醉瞢腾。
媪拜儿看笑,蛮妆鬼见憎。
客中犹有酒,乱后此看灯。
携手沙河路,前身梦里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