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世界清净人,浊恶世界浊恶人。
随性所转移不得,总是娘生一个身。
清净世界清净人,浊恶世界浊恶人。
随性所转移不得,总是娘生一个身。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珙的作品,名为《偈颂二十首》中的第七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世间众生的两种状态和命运的决定因素。
"清净世界清净人,浊恶世界浊恶人",这两句描绘了两个对立的世界——一个是心灵纯净、环境清静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充满污浊、人心不净的世界。在这里,人的生活环境与内心世界似乎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
"随性所转移不得",意味着人的品性和命运往往是由自身的性格和行为决定的,无法轻易改变。这体现了佛教因果律的思想,即人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结果。
"总是娘生一个身",强调了无论善恶,每个人都是同一个生命来源,暗示了众生平等的观念。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佛教关于轮回、因果和修行的教义,提醒人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选择清净的生活方式。
舍舟遵微行,振衣游净域。
谁知登眺初,已动存没忆。
大篆揭巍堂,古句刻贞石。
辞翰固留今,身世悉成昔。
筠绿雨新霁,山寒窗易夕。
方怀露电悲,何有林泉适。
出睹阶上苔,一是旧行迹。
我心如涧水,欲流翻震激。
伐木音久废,交友竟吾欺。
利害纷啖食,迫逐方交驰。
晨起践零露,四顾将安之。
东路阻山海,北走到临淄。
临淄古齐国,淳风亦早衰。
惟闻管敬仲,尝受鲍叔知。
其人今已殁,乡里失其依。
知音苟不存,仗剑起旋归。
君不见余吾水中天马出,赤鬣缟身朱两翼,割玉为鞍鞲不得。
锦衣使者捷若飞,紫缰金勒看君骑,却忆拂林初献时。
凤城五门平旦启,驰道行骄辔耳耳,路旁见者谁不喜?
众中牵出朝未央,挥雾流沫满道香,毛带恩波眩目光。
龙眠老子识马意,行过天闲重回视,白笔描成落人世。
我公购之滦水滨,百金市画冀得真,奔霄追电何足云。
从今吹笛大军起,料知一日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