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对历史人物怀念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贤能之士难以遇见的感慨,以及对那些能够识才的人物的赞美。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这两句以蛰龙和老鹤为喻,表达了一种静待时机的心境。蛰龙可能指的是潜伏的英雄,而老鹤则象征着清高独立、志向远大之人。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过去那些尚未遇到但却知名于世的贤能人物的怀念和向往。他们虽然还没有真正遇见,但已经能够通过历史记载或传说感受到其卓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嵇康指的是西晋时期的嵇康,他因才华横溢而被人妒忌,最终冤死。孔明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以智谋和识才著称。这两句赞美了嵇康的文采和孔明的眼光,嵇康之死反衬出他的不幸,而孔明能够发现并重用人才。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这里借助自然景象中的松树比喻那些隐逸或不为世人所知的贤才。即便是在偏远的地方,只要有识别之眼,就能发现他们的价值。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最后两句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事物更迭的感慨。霜雪可能象征着时间的磨砺,而枯林则是岁月变迁后的结果。这也暗指那些贤才虽然未被世人发现,但他们的精神和影响力依然如同古树,历久弥新。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刻,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象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难寻以及时间无情的感慨。
不雨已三日,麦菜庆宜旸。
南望系遐思,一律愿苏杭。
却以地卑湿,骤热郁阳光。
如北地夏五,候早一月强。
挥扇无爽风,蚊雷势更张。
北人非习惯,归骑催应忙。
绻彼三莳者,炙背何以当。
于蚕则已宜,于麦虑有妨。
因悟鲜两全,更恐蒸云茫。
随处励勤民,对时廑省方。
塘栖朝启跸,宝庆午维舟。
策马武林入,观民文教修。
湖山重到识,衣食永图求。
曰庶诚堪喜,思艰转益愁。
遇灾怜静待,救急悉心谋。
旋转叨鸿造,欢欣迓六驺。
绳先期展义,祝嘏愿添筹。
即渐临明圣,几閒拟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