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国不竞,晋民益疮痍。
陶翁遂超然,不忍啜其醨。
北窗谈清风,慨望羲皇时。
道丧可奈何,抱琴酒一卮。
南渡国不竞,晋民益疮痍。
陶翁遂超然,不忍啜其醨。
北窗谈清风,慨望羲皇时。
道丧可奈何,抱琴酒一卮。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蔡松年的《淮南道中五首》之三,通过描绘南渡后国家衰败、人民困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首句“南渡国不竞”,点明了国家在南迁后失去了竞争力,暗示了国力的衰退。接着“晋民益疮痍”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生活,进一步强调了国家衰败带来的深重后果。
“陶翁遂超然,不忍啜其醨”两句,借用了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于高尚品格的坚守。这里的“不忍啜其醨”比喻诗人不愿沉溺于腐败的社会风气之中,体现了他洁身自好的人格追求。
“北窗谈清风,慨望羲皇时”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清静生活,以及对远古时代理想社会的向往。“北窗”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之所,“清风”则寓意着纯洁高雅的生活环境。“慨望羲皇时”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政治清明、社会和谐时代的怀念和向往。
最后,“道丧可奈何,抱琴酒一卮”两句,反映了诗人面对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无奈和无力感。尽管心中怀有琴酒之乐,但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却感到无能为力,只能以琴酒自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
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
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
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
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
也不蕲仙不佞佛,不学栖栖孔子。
懒共贤争,从教他笑,如此只如此。
杂剧打了,戏衫脱与呆底。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地偏人迹希,斋厨冷如刷。
老僧挑野菜,岂识腥与血。
饥鼠知自迁,畜猫竟徒设。
我来客南斋,盘餐稍罗列。
烹炮愧寡鲜,弃置谢琐屑。
二猫亦慕膻,媻跚事争齧。
小儿强解事,叱逐加撞㧙。
尺箠未去手,二猫复及闑。
惩羹肯吹齑,废食未因噎。
小儿恚猫痴,提耳当割切。
谢儿儿勿嗔,我曹更痴绝。
要之等为口,已矣莫中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