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包山境,中有林屋天。
旁通号地脉,岳渎潜钩连。
兹山岂其类,澒洞皆中穿。
二岩岌山足,琤淙激奔泉。
牛羊走大石,吐受无穷年。
金堂下石液,雪积如烹煎。
从来米盐称,浪播俚俗传。
一洞启山腹,穹窿亦联绵。
谁题九斗字,大篆仍深镌。
中藏丈五石,屹若龙腾渊。
回头问主人,我辈定不凡。
云何逐官牒,常得我所耽。
向来共幽讨,九锁藏芝岩。
而我自林屋,翩然游皖灊。
洪崖傥可俯,不在南山南。
尝闻包山境,中有林屋天。
旁通号地脉,岳渎潜钩连。
兹山岂其类,澒洞皆中穿。
二岩岌山足,琤淙激奔泉。
牛羊走大石,吐受无穷年。
金堂下石液,雪积如烹煎。
从来米盐称,浪播俚俗传。
一洞启山腹,穹窿亦联绵。
谁题九斗字,大篆仍深镌。
中藏丈五石,屹若龙腾渊。
回头问主人,我辈定不凡。
云何逐官牒,常得我所耽。
向来共幽讨,九锁藏芝岩。
而我自林屋,翩然游皖灊。
洪崖傥可俯,不在南山南。
这首诗描绘了对神秘自然景观的探索与赞叹。诗人以包山和林屋天为引子,展开对未知世界的想象,随后具体描述了一个名为善权洞的地点。善权洞位于山腹之中,洞内景象奇特,有如龙腾深渊的巨石,以及仿佛被深镌的大篆文字。诗人还提到洞内藏有丈五石,其形状稳固,令人印象深刻。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诗人似乎在与洞中的“主人”对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独特体验的满足与向往。他提到自己曾与他人一同探索幽深之地,并特别提到了“九锁藏芝岩”,暗示了洞穴的神秘与珍贵。
最后,诗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表达了对能够自由探索自然界的渴望,甚至想象着能与传说中的仙人洪崖相会,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超越世俗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