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近花朝爱薄阴。芬芳老更惜花深。
春愁愁入百花心。
修到梅花犹厄岁,从来佳卉不成林。
十分惆怅托沉吟。
节近花朝爱薄阴。芬芳老更惜花深。
春愁愁入百花心。
修到梅花犹厄岁,从来佳卉不成林。
十分惆怅托沉吟。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作,由高燮所作,名为《浣溪沙·其一》。诗人以花朝节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光消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节近花朝爱薄阴",开篇描绘了临近花朝节时,淡淡的阴云似乎更显春日的娇媚,诗人对这种微妙的天气变化心生喜爱,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芬芳老更惜花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花朵的香气和美丽更加深情地欣赏,流露出对青春易逝的惋惜之情。
"春愁愁入百花心",将春愁拟人化,说愁绪仿佛渗入了每朵花的心中,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与对春天的深深眷恋。
"修到梅花犹厄岁",借梅花在严冬中顽强生存,却仍面临岁月的摧残,寓言自己虽有坚韧,仍难逃时光的磨砺。
"从来佳卉不成林",诗人感叹即使再美的花卉,也无法聚集成片的森林,暗示个体的美好难以长久保持,或难以成群结队地绽放。
"十分惆怅托沉吟",最后以深深的惆怅之情,通过诗歌的创作,寄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尽思索。
整首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花朝节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生命、时光与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