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作此问正甫》
《又作此问正甫》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上宫春色自何年,阿阁神房几洞天。

囊里定携三秀草,怀中曾拟四愁篇。

射牛汉迹今犹在,系马吴门似杳然。

七十二家论祀典,还朝可奏圣人前。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又作此问正甫》。诗中描绘了对古代宫殿春色的遐想与追忆,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首句“上宫春色自何年”,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上古宫殿春景的向往,暗示了对历史的追溯。接着,“阿阁神房几洞天”一句,通过描述宫殿中的神秘建筑,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深邃与神秘感。

“囊里定携三秀草,怀中曾拟四愁篇”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某些事物的深刻思考。“三秀草”可能象征着珍贵或稀有的事物,“四愁篇”则源自乐府诗,常用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暗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射牛汉迹今犹在,系马吴门似杳然”两句,通过对比历史遗迹的存在与消失,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其中,“射牛汉迹”可能是指某种历史事件或传说,而“系马吴门”则可能指某个地点或过往的生活场景。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历史的痕迹虽存,但现实却已不同,蕴含着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

最后,“七十二家论祀典,还朝可奏圣人前”两句,可能是在探讨祭祀礼仪或道德伦理的问题,并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见解能够被圣人或君王接纳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社会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宇宙的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黄河舟中

日遇同乡人,风波那如许。

欲寄平安书,对面不得语。

(0)

初夏汎南河遵螺潭庵放舟花庄池馆作

日长风暖柳花新,引兴扬舲野水滨。

飞燕掠波如识我,游鱼吹藻忽惊人。

林间池馆要山简,物外禅栖迟许询。

且共流连休遽返,酒杯湖月正相亲。

(0)

宿荆山悟空寺

野客聊乘秋兴馀,白云重访旧禅庐。

溪边路失冲泥后,谷口寒生入夜初。

清供爇檀茶未熟,幽篁匝径叶全疏。

来游悟得空门意,一笑浮生万事虚。

(0)

新居

槛边四水碧漪连,竹径花栏白昼眠。

莫笑西泉生计拙,煮茶酿酒自年年。

(0)

夜集三塔山房怀玉阳颐山二丈

渺渺云山隔几重,每于胜地忆过逢。

清吟独对尊前月,高坐双携硖上峰。

僧到讲堂时拂麈,客来山寺骤鸣钟。

昔年曾结东林社,回首徒怜去住踪。

(0)

民兵

纶书十道夜行边,亟发千金台上悬。

招来六郡良家子,选就三河侠少年。

大漠落雕花羽箭,平原调马绣罗鞯。

银钩色壮千岩月,玉帐寒高万灶烟。

曲磴崎岖峰矗矗,寒陂呜咽水溅溅。

功名誓取封侯印,离别安知荡妇篇。

拥纛霜清闻铁笛,扬旌雪暗拂金鞭。

犹胜白首悲秋客,篝火寒庐手一编。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