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梁伯龙·其二》
《赠梁伯龙·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太华峰头玉女坛,别时明月满长安。

不知秋色今多少,君到仙人掌上看。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赠梁伯龙(其二)》。诗中描绘了太华峰上玉女坛的景色,以及别离时长安满月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太华峰头玉女坛”,以太华山的著名景点玉女坛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太华山,即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以其险峻著称,玉女坛则是华山上的一处胜地。这里用“玉女坛”不仅点出了地点,也暗示了某种神圣或超凡脱俗的意味。

次句“别时明月满长安”,通过描述别离时长安城满月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象征着繁华与文明。满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圆满与希望,与别离的悲伤形成对比,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后两句“不知秋色今多少,君到仙人掌上看”,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诗人想象友人到达仙人掌时,会看到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这里的“秋色”既指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含了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分别的无奈与深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奉贡殿山亭奉诏观橙

弄色金橙熟,朝元玉轪襄。

宝奁登美实,斋跸驻清光。

高叶参云碧,繁苞压树黄。

鲜明当早旭,采摘有新霜。

原庙已云荐,大家犹未尝。

分颁颜在咫,捧拜手盈香。

凡果深何幸,孤根远见将。

五行含戊己,二水出潇湘。

来植清琳馆,叨升白璧堂。

更依仙掌侧,日夕近芬芳。

(0)

送周学士归永嘉

三最初承予告恩,一双青翰出都门。

关繻旧弃人多识,桥柱前题墨未昏。

南国归云聊送目,河梁新月暂消魂。

玉山丹府重来日,好拾风谣奏帝阍。

(0)

和承旨宋尚书告中之作

鹊声频绕大槐枝,鳌禁欢闻旧老归。

哆舌人间无翕訾,奎钩天上有晶晖。

西山五色分灵药,南极三光接太微。

只待延英朝只日,便应调鼎向黄扉。

(0)

送施屯田守姑熟

台城南畔拥油韬,四十名郎此梦刀。

文陛入辞交戟密,太微回望积星高。

醉罗定费斋中酎,吟管应催石上毫。

莫恋江东佳丽地,归来开院接金鳌。

(0)

送兵部陆学士赴漕闽中

宣风一面得瓯闽,丹舸乘流破月痕。

玉色暂辞当牖坐,衣香初隔止车门。

帝台回望相竿远,仙峤重过射的存。

曾颂天禧金石刻,定应宽利赋朝恩。

(0)

旧将

曾上燕然勒汉兵,白头麟阁见仪形。

三朝自是山西将,百战曾焚老上廷。

已奉列侯归北第,更筹深策破先零。

弯弓击剑平生事,不许儿孙授一经。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