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乘风自厦门,灵光孤殿岿然存。
阃权海上尊元老,封事天南动至尊。
蜡诏未叨明主赐,麻纶犹出上皇恩。
新衔鹊印随颁给,曾慰孤臣万里心。
有客乘风自厦门,灵光孤殿岿然存。
阃权海上尊元老,封事天南动至尊。
蜡诏未叨明主赐,麻纶犹出上皇恩。
新衔鹊印随颁给,曾慰孤臣万里心。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为悼念曾二云老师所作的《哭峡江曾二云老师(其三)》。诗中以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有客乘风自厦门”,描绘了一位客人从厦门乘风而来的情景,暗示了曾老师的影响力跨越了地理的距离,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和影响。
接着,“灵光孤殿岿然存”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曾老师的形象比作“灵光孤殿”,即使在孤独的环境中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曾老师的精神品质坚韧不屈,即使离开了人世,其精神仍能长久地留存于人心中。
“阃权海上尊元老,封事天南动至尊”两句,通过描述曾老师在海上的权威地位以及他在南方的封事活动,展现了他作为元老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贡献。
“蜡诏未叨明主赐,麻纶犹出上皇恩”则表达了对曾老师未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直接赐予荣誉的遗憾,但仍然得到了上皇的恩典,这既是对曾老师过去功绩的认可,也是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
“新衔鹊印随颁给,曾慰孤臣万里心”最后两句,点明了曾老师去世后,他的新职位和荣誉被授予,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追思,也慰藉了那些远在他乡的忠诚臣子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曾老师的精神力量和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曾二云老师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忠诚、奉献和精神传承的重视。
在昔桃李县,而今松桂林。
是诚五马贵,足此万卷心。
有人梦得鹿,旦日果可寻。
斯文天地间,皎如月长临。
东海鳄噀怒,衡山云涨深。
精诚不可触,岂知鹤在阴。
树影陈燕几,松声杂瑶琴。
亦有牙鼓挝,不妨弦诵音。
俯仰道德意,祓除文字淫。
故家事业在,无使霜毛侵。
趁得官闲且载书,隔墙时唤子云居。
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
盖代勋庸诚有种,凿空道德竟何如。
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
慧空抓著吾痒处,吾尝劄著伊痛处。
痛处痒,痒处痛,不与千圣同途,岂与衲僧共用。
莫言扫帚竹里无钱筒,蒿枝丛林无梁栋。
虽然家丑不可外扬,也要诸方眼目定动。
而今各自不得已,一任画出这般不唧溜底老冻■。
但将悬向壁角落头,使来者瞻之仰之。
昼夜六时烧兜楼婆毕力迦沈水栴檀之香,作七代祖翁之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