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苕源山深处,万竹森森饱风雨。
一从脚踏黄沙堆,不见此君四寒暑。
夜来有梦到家山,苍筠翠干犹依然。
觉来欲赋不得赋,谁能为我传其天。
东邻萧然岁寒客,寓意于物无留迹。
当年亲识洋州孙,写得寒梢数千尺。
怜我卧疴少佳悰,卷送四壁泠然风。
笔端妙处夺天巧,与我胸中生意俱无穷。
高阳台下见此两奇特,子新之梅舜元竹。
后先俱为洞山来,夜夜白虹贯茅屋。
我家苕源山深处,万竹森森饱风雨。
一从脚踏黄沙堆,不见此君四寒暑。
夜来有梦到家山,苍筠翠干犹依然。
觉来欲赋不得赋,谁能为我传其天。
东邻萧然岁寒客,寓意于物无留迹。
当年亲识洋州孙,写得寒梢数千尺。
怜我卧疴少佳悰,卷送四壁泠然风。
笔端妙处夺天巧,与我胸中生意俱无穷。
高阳台下见此两奇特,子新之梅舜元竹。
后先俱为洞山来,夜夜白虹贯茅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家铉翁的作品,题为《谢舜元以墨竹为赠》。诗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家乡深山中茂密的竹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他描述了自己离开家乡后的漫长岁月,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见那翠绿的竹子。诗人对朋友萧然赠送的墨竹赞不绝口,赞赏其艺术技巧高超,仿佛能传达出竹子的精神和作者内心的无限生机。
诗中提到的“子新之梅舜元竹”,可能是指朋友舜元画的墨竹与子新的梅花一样独特,都具有洞山的韵味,使得诗人夜晚在高阳台下也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奇异魅力。最后,诗人将这两件艺术品视为精神寄托,如同白虹贯屋,增添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竹子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故乡和艺术的深深热爱。
宿霭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
正兰皋泥润,谁家燕喜,蜜脾香少,触处蜂忙。
尽日无人帘幕挂,更风递游丝时过墙。
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
风流寸心易感,但依依伫立,回尽柔肠。
念小奁瑶鉴,重匀绛蜡,玉笼金斗,时熨沈香。
柳下相将游冶处,便回首青楼成异乡。
相忆事,纵蛮笺万叠,难写微茫。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
开尊待月,卷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绣陌南头。
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
曲槛俯清流。
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
殷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
潘鬓点、吴霜渐稠。
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