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筵博席与心违,野眺春吟更是谁。
琴有涧风声转澹,诗无僧字格还卑。
恨抛水国荷蓑雨,贫过长安樱笋时。
头角俊髦应指笑,权门踪迹独差池。
饮筵博席与心违,野眺春吟更是谁。
琴有涧风声转澹,诗无僧字格还卑。
恨抛水国荷蓑雨,贫过长安樱笋时。
头角俊髦应指笑,权门踪迹独差池。
此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名为《自贻》。从这段落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不屑世俗的高洁情怀。
"饮筵博席与心违,野眺春吟更是谁。"
这里诗人借用“饮筵”和“博席”来描绘一场宴席的繁华场景,但他表明自己的内心与这种喧嚣无关,同时也对远处传来的春日吟唱感到陌生。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超脱物外、不为红尘所动的心境。
"琴有涧风声转澹,诗无僧字格还卑。"
这两句则是诗人在谈论艺术创作。首先,他形容自己弹奏的琴音如同山涧中的清风,声音清新而纯净;然后他说自己的诗歌中没有低俗的词汇,文辞高雅却不失谦逊。这两句显示了诗人追求艺术上的高洁和自我要求的严格。
"恨抛水国荷蓑雨,贫过长安樱笋时。"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他说自己怨恨无法将那些如同水边蓑草般珍贵的记忆带走,同时也感慨于自己在繁华的长安城中度过了贫穷的樱花季节。诗人通过这两句,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现实中的苦涩。
"头角俊髦应指笑,权门踪迹独差池。"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嘲自己的年轻气盛如同美好的发式令人称羡,但自己却对那些追求权力的人的踪迹感到不屑一顾,只愿独自徜徉在池塘边。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超然物外和清高自许。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
阿母江阴望,神明胤厥先。
尹门兼二养,孟氏自三迁。
未拜慈颜胜,占知令嗣贤。
瞻丸开翰学,闺范得家传。
帝锡褒贤自,人誇教子然。
金茎分玉斝,珠翟映瑶钿。
宝箓传天姥,年龄各地仙。
锦筵云起处,彩服月华边。
道算千年外,真羞五鼎前。
平生寿亲意,不以慕彭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