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挂席去,壮志慕长风。
皖口迷春树,吴头接晚虹。
烟团遥渚碧,日落满江红。
最是放怀处,澄波皓月中。
三湘挂席去,壮志慕长风。
皖口迷春树,吴头接晚虹。
烟团遥渚碧,日落满江红。
最是放怀处,澄波皓月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航行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自由的向往。
首联“三湘挂席去,壮志慕长风”,开篇即展现出诗人乘船远行的情景,表达了他壮志凌云、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三湘之地,泛指南方地区,挂席而去,既描绘了船只在水面航行的画面,也暗含着诗人扬帆起航、勇往直前的决心。
颔联“皖口迷春树,吴头接晚虹”,进一步展开画面,皖口是长江中游的一个渡口,此处春树迷蒙,晚虹横跨,既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示了旅途中的美好与希望。皖口与吴头相接,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连贯性,也寓意着诗人旅程的连续性和探索精神。
颈联“烟团遥渚碧,日落满江红”,将视线拉远,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碧绿的洲岛与夕阳映照下的江面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烟团与碧色洲渚,日落与江面的红色,色彩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壮美。
尾联“最是放怀处,澄波皓月中”,点明了诗人最为放怀、心灵得到释放的时刻——在清澈的波浪与皓月的光辉中。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也体现了他在旅途中找到心灵寄托和自由感的喜悦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乘舟航行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在自然美景中获得的心灵解放与自由感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手得封题手自开,一篇美玉缀玫瑰。
众知圆媚难论报,自顾穷愁敢角才。
君卧南阳惟畎亩,我行西路亦风埃。
相逢不必嗟劳事,尚欲赓歌咏起哉。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向秦。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