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意未明,徒学诸知见。
不识本真性,契道即悬远。
西来意未明,徒学诸知见。
不识本真性,契道即悬远。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修行与悟道的深刻哲理。诗人通过“西来意未明”开篇,暗示了寻求真理之路的艰难与复杂,即使学习了许多知识与见解,却未能真正理解其深层含义。接着,“徒学诸知见”表达了对仅停留在表面知识上的批判,强调了知识与智慧之间的区别。
“不识本真性”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并非来源于外在的知识积累,而是对内在本质的直接认知。这里的“本真性”可以理解为人的本性和宇宙的真理,是超越一切表象的内在核心。
最后,“契道即悬远”则表达了追求真理的道路可能漫长且充满挑战,需要超越现有的认知局限,深入探索内在世界,才能真正接近或领悟到真理。这句诗既是对修行者的一种提醒,也是对所有寻求内心平静与智慧之光的人们的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从外在的知识转向内在的自我发现,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能性。
造物困豪杰,意将使有为。
功名未足言,或作出世资。
姚公勇冠军,百战起西陲。
天方覆中原,殆非一木支。
脱身五十年,世人识公谁。
但惊山泽间,有此熊豹姿。
我亦志方外,白头未逢师。
年来幸废放,傥遂与世辞。
从公游五岳,稽首餐灵芝。
金骨换绿髓,欻然松杪飞。
荒园二三亩,败屋八九间。
初至如逆旅,忽逾四十年。
屋日已朽蠹,我老不自还。
茅可刈之野,木可伐之山。
尚复不能具,日夜忧其颠。
况我虚幻身,念念随化迁。
齿堕发亦缟,镜中失朱颜。
其危甚于屋,何恃能牢坚。
丰汝梨与枣,养汝汞与铅。
防疾如待敌,爱气如守关。
谋于履霜初,惧在横流前。
书绅铭席端,虽老尚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