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常来好当家,惯从明镜看朝霞。
梦中犹认崔娘枕,扇底难披温令纱。
人忽别,思无涯。归来空讶七香车。
迎风一笑回头望,䯼髻双簪并蒂花。
是处常来好当家,惯从明镜看朝霞。
梦中犹认崔娘枕,扇底难披温令纱。
人忽别,思无涯。归来空讶七香车。
迎风一笑回头望,䯼髻双簪并蒂花。
这首《鹧鸪天·叹》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感悟。
首句“是处常来好当家”,诗人以“常来”和“好当家”描绘出一种熟悉而温馨的生活场景,仿佛在说无论身处何地,总有归宿感,如同家中一般温暖。接着,“惯从明镜看朝霞”一句,将日常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美景巧妙结合,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梦中犹认崔娘枕,扇底难披温令纱”两句,运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失去的无奈。崔娘枕与温令纱分别象征着特定的人物或情感记忆,通过“犹认”与“难披”的对比,凸显了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带来的遗憾与不舍。
“人忽别,思无涯”直抒胸臆,点明了离别的主题,同时“思无涯”三字强烈地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深沉与无尽。这种情感的表达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现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归来空讶七香车”一句,通过“空讶”二字,描绘了诗人归家时的意外与感慨,七香车作为古代贵族出行的交通工具,此处可能寓指某种曾经拥有的美好或地位,其“空讶”则暗示了物是人非的失落感。
最后,“迎风一笑回头望,䯼髻双簪并蒂花”以生动的画面收尾,一方面通过“迎风一笑”展现了一种洒脱与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回头望”与“并蒂花”则蕴含了对过往美好回忆的眷恋与珍惜。并蒂花象征着爱情的美满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鹧鸪天·叹》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体验,以及在面对人生变迁时的复杂情感与态度。
浮荣众所慕,诘旦趋朝市。
群儿争一饼,得者每自喜。
有时稍失意,懊恼由中起。
岂惟自懊恼,殆辱从兹始。
所以高蹈人,视之如敝屣。
鹿门自躬耕,谷口穷静理。
倦鸟栖茂林,游鱼隐深沚。
终身长避喧,至乐应无比。
赤鹑与黄雀,窃食陇边禾。
恣情相饮啄,暮去朝还过。
虞人日窥伺,将身罹网罗。
所需在一饱,安能远俗苛。
黄鹄摩青霄,四海任婆娑。
冥鸿能万里,孤飞入无涯。
志意既高远,虞罗奈尔何。
俯视鹑雀侣,啾啾安足多。
物性畏剽刭,人情忌孤蹇。
兰以香就焚,膏因明自减。
洁躬能取尤,高才终见远。
郑卫登中堂,韶英听斯缓。
溷流趋靡靡,谁复察区款。
灵均多遗悲,渔父有先见。
皎皎明月珠,溘矣沈湘沅。
至人执元枢,俛仰能自遣。
无为以为宝,随时任舒捲。
高高罗桂籍,良朋郁兰襟。
忘疲坐元夜,婉娈娱宿心。
赓唱互有节,陋彼繁弦音。
瑶觞散霞彩,宝月流清音。
商飙戒寒服,宿鸟鸣前林。
仰视列星光,明河间浅深。
圆象亦何为,东西有商参。
而况浮生欢,讵得恒若今。
晤怀如不乐,别思徒难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