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隔花村路,酣红上小桃。
鱼争溪涨暖,雁度海风高。
士节甘龙蛰,臣心淡雉膏。
绵山烟漠漠,何处觅蛇号。
不隔花村路,酣红上小桃。
鱼争溪涨暖,雁度海风高。
士节甘龙蛰,臣心淡雉膏。
绵山烟漠漠,何处觅蛇号。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乡村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宁静。首句“不隔花村路,酣红上小桃”以“不隔”二字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仿佛诗人走在一条没有阻隔的小路上,两旁是盛开的桃花,色彩鲜艳,充满活力。“酣红”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桃花的娇艳欲滴,仿佛在春风中沉醉。接下来的“鱼争溪涨暖,雁度海风高”,通过鱼儿争抢溪水中的温暖和大雁在高空飞翔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
“士节甘龙蛰,臣心淡雉膏”两句则转向对人的品格和心态的思考。这里“士节”指的是士人的气节,“甘龙蛰”比喻士人甘于隐居,不为世俗所动;“臣心淡雉膏”则可能是在说臣子的心志淡泊名利,不贪图富贵。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向往。
最后,“绵山烟漠漠,何处觅蛇号”描绘了一幅山间烟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这里的“蛇号”可能是指某种声音,也可能是对某种难以捉摸之物的追寻,与前文的自然景象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性、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牢落双泉一病翁,十年忧患扫还空。
荷稀竹密宜秋雨,户窄檐低耐飓风。
尽日抄书北窗下,有时闲步小桥东。
谁知万水千山外,亦与乡居兴味同。
新亭结云根,暗谷通子午。
环山缭远碧,云木巧相补。
峭壁倚层霄,痕迹无凿斧。
朝登晻霭中,岚气随步武。
须臾大明升,万象快观睹。
一日一坐间,变态难悉数。
松阴转虚檐,清梵出重庑。
闾阎万瓦合,下视才一缕。
悠悠落日吞,耿耿寒月吐。
邀朋文字饮,四座挥玉麈。
雅诗发天悭,妙语叩玄圃。
援琴奏哀弹,得趣忘抑抚。
人生贵适意,涉世随仰俯。
陋矣韩淮阴,耻与哙等伍。
三年瞬息中,聊作溪山主。
杯深且乐圣,绠短强汲古。
至理在目击,何用苦撑拄。
超然心境空,逸韵渺天宇。
强醉重云欲散盐,三更飞霰忽惊帘。
大呼何与痴人事,此意多应俗士嫌。
出户仰看天漫漫,持杯愁作夜厌厌。
消除心事都无处,下尽中军三百签。
浮图涌平地,翳彼烧空云。
虚堂引脩廊,白昼来清薰。
翛然据胡床,振我衣上尘。
芙渠出金沙,气作芝兰芬。
冉冉度池阁,依依著裾巾。
道人拂朱弦,攫醳清且纯。
回观笙篁耳,寡和非阳春。
步屧中幽讨,禅房径疏筠。
幽窗不见日,无异昔所闻。
苍然小山桂,偃蹇冰雪根。
纷纷壁间题,蛇蚓杂凤麟。
媸妍等一戏,日月无停轮。
我老厌羁旅,三年困歊氛。
年年走长道,东越西游秦。
白汗信挥雨,孤蓬坐如焚。
今年下苕霅,过此金兰人。
何山岂不好,积翠相依因。
炎威不相贷,可望不可亲。
须君蜡双屐,重来约秋旻。
兹游亦萧爽,聊足慰吾勤。
《同江仲嘉纳凉飞英寺》【宋·程俱】浮图涌平地,翳彼烧空云。虚堂引脩廊,白昼来清薰。翛然据胡床,振我衣上尘。芙渠出金沙,气作芝兰芬。冉冉度池阁,依依著裾巾。道人拂朱弦,攫醳清且纯。回观笙篁耳,寡和非阳春。步屧中幽讨,禅房径疏筠。幽窗不见日,无异昔所闻。苍然小山桂,偃蹇冰雪根。纷纷壁间题,蛇蚓杂凤麟。媸妍等一戏,日月无停轮。我老厌羁旅,三年困歊氛。年年走长道,东越西游秦。白汗信挥雨,孤蓬坐如焚。今年下苕霅,过此金兰人。何山岂不好,积翠相依因。炎威不相贷,可望不可亲。须君蜡双屐,重来约秋旻。兹游亦萧爽,聊足慰吾勤。
https://shici.929r.com/shici/Tq1lSBY.html
君不见谢公栖迟乐东土,起作司马征西府。
莫年谈笑有穰孙,鹤唳风声走强虏。
又不见子猷剡川高兴阑,肯随鹤书落人间。
不知骑曹底官职,朝来拄颊看西山。
平生清真翠岩老,泉石膏肓偶同调。
岁寒落落见孤松,不忍低眉宁枯槁。
年来无米继朝炊,闻说吴兴富鱼稻。
不妨来作古司兵,士卒投醪止凫藻。
美哉洋洋霅溪水,秋塘百里荷花绕。
当年钓徒放浪处,醉目悠然送归鸟。
斯人不死世不识,往往凌波弄瑶草。
君方参同佐龙虎,我欲治荒种梨枣。
会当月夜见庞眉,一笑超然凌八表。
西山十亩强,高下略不齐。
嵌空抱奇秀,上有凌云梯。
小屋八九间,茅檐敢辞低。
所欣面势好,老稚通扶携。
密竹转脩径,老松故成蹊。
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
仰视天宇大,四观渺回溪。
徐行信足力,未畏成颠跻。
用意各有适,孰云无町畦。
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
不作巢幕燕,肯从触藩羝。
胡为滥麾钺,坐听鸣鼓鼙。
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可能三径草,归路老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