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其六》
《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其六》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风高气肃水泉清,憭慄增人志不平。

海燕翩翩频失影,山蝉咽咽早无声。

生悲楚地元多怨,死恨秋天不肯明。

自作招辞骚一变,江南哀罢有馀情。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其六)》。诗中描绘了秋日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风高气肃水泉清”,描绘了秋风高扬,空气清爽,泉水清澈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接着,“憭慄增人志不平”一句,点明了这种环境对人心态的影响,让人感到凄凉和不平,引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

“海燕翩翩频失影,山蝉咽咽早无声”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海燕在空中飞翔却频繁失去身影,以及山蝉原本活跃的声音如今已消失,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凋零。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生悲楚地元多怨,死恨秋天不肯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将楚地的悲凉与秋天的不分明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和世事无常的深切感慨。楚地,古代地名,常与楚国文化相关联,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深远。

最后,“自作招辞骚一变,江南哀罢有馀情”两句,诗人以自己的创作回应了这种悲凉与哀伤,通过改变传统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暗示了江南地区的哀愁之情虽已消散,但其中蕴含的情感依然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敏感洞察。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偈颂六十五首·其四十七

铁蒺藜椎,转弄转危。丹霞烧木佛,院主落须眉。

南山炉添今日火,作者不同归。

(0)

偈颂二十一首·其十九

去年十月十七,被命来尸败席。

陈逋弊积如山,中外仓库赤立。

勉效佛在世时,持钵沿门求乞。

不惮涉险登危,波波为众竭力。

逗到四月十五,恰满六个月日。

诸方禁足安居,双林岂容禁足。

领众展转求贤,然后求己的实。

心空及第归来,和这自己抛掷。

更有一事告报,古圣言端语的。

宁可热铁缠身,不受信心人衣。

宁可镕铜灌口,不受信心人食。

吃饭忽咬著砂,一生参学事毕。

若不量彼来处,水也难消一滴。

且誵讹在什么处,直待当来问弥勒。

(0)

南洲

赡部那边沙际间,鬨然魔子恣纵横。

周金刚带不平气,勘破却从潭上行。

(0)

新岁

新岁七十三,驽痴不脱衔。

搓绳谋系日,储药要医凡。

魇鬼惊酣枕,村优笑戏衫。

灾祥总由我,何必问巫咸。

(0)

颂古三十六首·其十一

即心是佛,砒霜狼毒。起死回生,不消一服。

(0)

达磨赞

九年壁观显家风,半是真诚半脱空。

一苇不知何处在,长江依旧水流东。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