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气肃水泉清,憭慄增人志不平。
海燕翩翩频失影,山蝉咽咽早无声。
生悲楚地元多怨,死恨秋天不肯明。
自作招辞骚一变,江南哀罢有馀情。
风高气肃水泉清,憭慄增人志不平。
海燕翩翩频失影,山蝉咽咽早无声。
生悲楚地元多怨,死恨秋天不肯明。
自作招辞骚一变,江南哀罢有馀情。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其六)》。诗中描绘了秋日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风高气肃水泉清”,描绘了秋风高扬,空气清爽,泉水清澈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接着,“憭慄增人志不平”一句,点明了这种环境对人心态的影响,让人感到凄凉和不平,引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
“海燕翩翩频失影,山蝉咽咽早无声”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海燕在空中飞翔却频繁失去身影,以及山蝉原本活跃的声音如今已消失,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凋零。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生悲楚地元多怨,死恨秋天不肯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将楚地的悲凉与秋天的不分明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和世事无常的深切感慨。楚地,古代地名,常与楚国文化相关联,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深远。
最后,“自作招辞骚一变,江南哀罢有馀情”两句,诗人以自己的创作回应了这种悲凉与哀伤,通过改变传统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暗示了江南地区的哀愁之情虽已消散,但其中蕴含的情感依然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敏感洞察。
去年十月十七,被命来尸败席。
陈逋弊积如山,中外仓库赤立。
勉效佛在世时,持钵沿门求乞。
不惮涉险登危,波波为众竭力。
逗到四月十五,恰满六个月日。
诸方禁足安居,双林岂容禁足。
领众展转求贤,然后求己的实。
心空及第归来,和这自己抛掷。
更有一事告报,古圣言端语的。
宁可热铁缠身,不受信心人衣。
宁可镕铜灌口,不受信心人食。
吃饭忽咬著砂,一生参学事毕。
若不量彼来处,水也难消一滴。
且誵讹在什么处,直待当来问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