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施炉冶制玲珑,一片铮鏦小院中。
声似玉珂归想像,繁非金勒惯行空。
虚窗夜战三更月,晴宇晨鸣八面风。
良乐虽逢终不识,徒依檐下骋豪雄。
谁施炉冶制玲珑,一片铮鏦小院中。
声似玉珂归想像,繁非金勒惯行空。
虚窗夜战三更月,晴宇晨鸣八面风。
良乐虽逢终不识,徒依檐下骋豪雄。
这首《铁马》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方仁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铁马的独特魅力与内在精神。
首先,“谁施炉冶制玲珑”,开篇以疑问句式引出,仿佛在探寻那匠人如何将铁料炼制成如此精致的铁马。这里的“玲珑”二字,不仅形容铁马外形的精巧,也暗示了其制作工艺的高超与复杂。
接着,“一片铮鏦小院中”,点明了铁马所在的空间环境——一个小院之中,通过“铮鏦”的声音,形象地描绘出铁马在小院内发出的清脆响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声似玉珂归想像,繁非金勒惯行空。”这两句进一步对比,将铁马的声音与玉珂(古代贵族出行时所用的装饰品)的声音相比较,暗示铁马虽为金属制品,却能发出如同贵重物品般优雅的声音。同时,通过“繁非金勒惯行空”这一转折,强调了铁马声音的复杂与丰富,不同于金勒(马鞍上的装饰物)在空中单调的行进声。
“虚窗夜战三更月,晴宇晨鸣八面风。”这两句描绘了铁马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夜晚,铁马与月光交织,仿佛在虚无的窗户前战斗,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景象;清晨,铁马在晴朗的天空中鸣叫,其声音传遍八方,充满了活力与力量。
最后,“良乐虽逢终不识,徒依檐下骋豪雄。”表达了对铁马的赞美之情,尽管人们可能无法直接欣赏到铁马的美妙之处,但它们依然在檐下自由驰骋,展现着自己的豪情与雄风。这不仅是对铁马的颂扬,也是对那些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的致敬。
综上所述,《铁马》一诗通过对铁马声音、形态以及其所处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铁马独特的魅力和内在精神,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
呜呼!有明神宗之季国卼臲,光宗继之更短折。
维时先生官给事,顾命乃与大臣列。
防微肩巨定大计,选侍移宫一朝决。
再起中丞赴双阙,大柄已被阉人窃。
干儿义孙满庙廊,二十四罪愤所切。
赤县争高宦者祠,彤庭遍染中丞血。
讵有婪赃杨大洪,舍人宁死心如铁。
或言汉之厨顾洁其名,唐之牛李营其穴。
宋之洛蜀明东林,党祸纷纷蹈覆辙。
封疆已被门户误,遂讥先生太激烈。
我谓此言殊不然,藉口保身附明哲。
假使当年稍媕婀,张禹孔光更何别?
君子岂能误国家,目为党人正气绝。呜呼!
正气绝,国乃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