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长寿庵集爱莲亭和何文起韵·其二》
《游长寿庵集爱莲亭和何文起韵·其二》全文
明 / 李之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总为乘凉夏日游,无风此地亦云流。

山藏宝界森森閟,客到禅堂事事幽。

尝对上方浮泗磬,更饶静藏素瓷瓯。

拚留斟酌僧家味,未羡青龙竹叶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访长寿庵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庵内清幽的环境与禅意氛围。首句“总为乘凉夏日游”点明了季节与出游目的,夏日炎炎,人们多会选择清凉之地避暑。接着“无风此地亦云流”一句,以“云流”比喻微风轻拂,形象地描绘出庵内虽无明显风动,却仿佛有微风轻拂的意境,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动态感的氛围。

“山藏宝界森森閟”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比作守护着宝藏界的屏障,既表现了山的庄严与神秘,也暗示了庵内可能隐藏着某种精神或心灵的宝藏。“客到禅堂事事幽”则进一步强调了庵内的静谧与禅意,无论是禅堂还是其他地方,都充满了深邃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接下来,“尝对上方浮泗磬,更饶静藏素瓷瓯”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庵内修行与生活的细节。磬声悠扬,瓷器清脆,这些声音与器物不仅增添了空间的美感,也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和谐。最后,“拚留斟酌僧家味,未羡青龙竹叶舟”表达了诗人愿意在此停留,细细品味僧侣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精神的富足,不羡慕外界的繁华与奢侈,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寿庵环境与氛围的描绘,以及对僧侣生活方式的赞美,传达了对宁静、和谐与精神追求的向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禅宗思想及简朴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作者介绍

李之标
朝代:明

李之标,字文度。新会东亭人。以麟子,之世弟。所居曰青竹园。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有《凫渚集》。清言良钰《续冈州遗稿》有传。
猜你喜欢

读何易于传

吏皆愁死自焚诏,农正勤耕身挽船。

墨绶纷纷满天下,不知谁拍此渠肩。

(0)

同道祖及子舍游茶山归因成

寒窗送曙鸡一鸣,寻山蓐食天初晴。

水口溪穷为停棹,步携东坦仍添丁。

虎头岩高山色好,竹舆遥睇眼为青。

花濑濛濛胜紫气,微花拂衽闻芳馨。

岌峨悬臼与天接,脚力欲趁飞猱轻。

此邦佳处遍寻陟,夫差所顾独未经。

兹游野服穿不借,自胜五马仍双旌。

忆昔贞元守修贡,木瓜堂庑辉山扃。

两邦歌舞竞姝丽,谷雨不许遨头醒。

只今金沙杂榛莽,空照华发垂星星。

近涧喧豗泉㶁㶁,远峰娇腻云英英。

山僧意勤苞紫笋,倾盖一笑无平生。

息黥补劓有甘寝,梦觉起作游山行。

(0)

次韵叔父小雪二首·其二

夜来小雪犹凝地,睡起扶桑已著窗。

却喜少陵时炙背,不忧北海屡空缸。

丰年何时豚蹄祝,薄淖聊烦蜡屐双。

试走湖边望嵩少,殆如叠嶂在烟江。

(0)

湖阴有隐君子作轩曰独乐乡人常希古为赋诗属予同作寄之

吾闻颜氏子,箪瓢欢有馀。

不知外慕乐,服膺在诗书。

君看轩冕荣,其辱与之俱。

斯由岂不遂,上蔡曾弗如。

倚伏无已时,循环共一涂。

贤愚但相笑,莫知改前车。

嗟我晚闻道,一官真蘧庐。

得之不为喜,失之分所无。

尘垢未忘扫,冰炭久已除。

萧然百忧释,梦觉两于于。

江南有高士,以乐名其居。

嗜不同众好,德则良不孤。

磨铅事简策,校雠独勤劬。

持此返退藏,不愿拾紫朱。

黄卷有晤语,舍兹无与娱。

安得乘扁舟,访君在五湖。

(0)

甲午元日

非贤幸脱龙蛇岁,上圣应怜虮虱臣。

忆与政和同度岭,朝来已点四年春。

(0)

遣兴二首·其二

八千岐路愁何补,四十光阴老亦宜。

此去只堪犀首饮,向来都是虎头痴。

逢时有道其如命,得意无言所恨迟。

诗债即今浑倚阁,新篇惟有莫相疑。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