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梁溪歌乐只,征从荒后见艰难。
每怀乌鸟思归里,岂为鲈鱼始挂冠。
洛下将登耆宿列,江南已作斗山看。
满堂丝竹堪娱乐,其奈苍生望谢安。
十载梁溪歌乐只,征从荒后见艰难。
每怀乌鸟思归里,岂为鲈鱼始挂冠。
洛下将登耆宿列,江南已作斗山看。
满堂丝竹堪娱乐,其奈苍生望谢安。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汪承恩所作,名为《呈齐梅麓先生》。诗中充满了对齐梅麓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首联“十载梁溪歌乐只,征从荒后见艰难”描绘了诗人与齐梅麓先生交往十年间,见证了国家从战乱后的艰难恢复过程。这里的“梁溪”可能指的是某地或某种象征,代表了诗人与齐梅麓先生共同经历的岁月。
颔联“每怀乌鸟思归里,岂为鲈鱼始挂冠”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或许有归隐之意。乌鸟思归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鲈鱼”则出自张翰典故,常用来指辞官归隐。
颈联“洛下将登耆宿列,江南已作斗山看”表明齐梅麓先生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他被尊为老一辈的领袖,并且在江南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这里通过“斗山”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齐梅麓先生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尾联“满堂丝竹堪娱乐,其奈苍生望谢安”表达了诗人对齐梅麓先生才能的赞美,以及对其能为百姓带来福祉的期待。丝竹代表音乐和艺术,暗示齐梅麓先生能够以文化娱乐的方式影响民众;而“谢安”则是东晋名相,以其治理国家的才能和对人民的关怀而著称,此处借以表达对齐梅麓先生的极高赞誉。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齐梅麓先生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其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政治人物的期待。
云微漾朝雾,豁我明眸双。
原野仅可瞩,其外为长江。
水上群舟翔,纵横乱帆楫。
高突列岸旁,吐烟烟如墨。
我目送洪流,曲到峦深处。
心知渠所响,直趋海中去。
合沓万山起,拦路相束挟。
渠心辟艰阻,奔腾冲出峡。
忽与平野逢,万派并千源。
浩浩涨无垠,奔流遂不还。
经过多荒芜,井邑无人居。
逝不相回顾,波涛日夜驱。
怜渠只一心,一心何悃悃。
归流到海中,永永无复尽。
我目送此水,直到天尽头。
我心随此水,并入大海流。
倾耳如有闻,汹涌来惊涛。
心知实非是,风撼群松梢。
卫公陈抑戒,小子作箴文。
饮酒无明德,修身有令闻。
酣宫犹反道,醉市更非群。
曲孽偏伤性,壶觞不立勋。
千钟王业丧,一旦霸图分。
阮籍何须羡,刘伶不足云。
清风行处散,白日坐来曛。
请谢杯中物,还图阁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