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王处士灵柩归祔锡山先茔·其一》
《送王处士灵柩归祔锡山先茔·其一》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素冠相送出梅关,反葬东吴有故山。

死友谁将平子去,孤儿自载伯鸾还。

沙床散发风流甚,麈尾成松日夕閒。

我尚为人争便得,幅巾追逐白杨间。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的《送王处士灵柩归祔锡山先茔》(其一)中的片段。诗中描绘了友人去世后,其灵柩被送回故乡安葬的情景,充满了哀伤与怀念之情。

首句“素冠相送出梅关”,以“素冠”象征死者,通过“相送”和“出梅关”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友人离世后,人们为其送行的场景。接着,“反葬东吴有故山”一句,点明了友人的家乡在东吴的某座山上,表达了对逝者最终能够回归故土的祝愿。

“死友谁将平子去,孤儿自载伯鸾还。”这两句诗中,“平子”和“伯鸾”分别借用了古代文人名士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才华和品德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其身后无人照料的孤独。其中,“死友”与“孤儿”形成对比,更显出逝者的寂寞与无助。

“沙床散发风流甚,麈尾成松日夕閒。”这两句描绘了逝者生前的生活情景,通过“沙床”、“散发”、“风流”等词语,展现了一位文人雅士的闲适与洒脱。而“麈尾成松”则寓指逝者的精神如同松树一般坚韧不拔,即使离去,其精神仍能长久流传。

最后一句“我尚为人争便得,幅巾追逐白杨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尚在人世的感慨,以及对于逝者精神的追忆与追随。通过“幅巾”这一古代文人常用的头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逝者之间精神上的联系,以及对逝者遗志的传承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去世后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逝者生前生活的回忆,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怀念,同时也蕴含着对逝者精神品质的赞美与传承。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柳梢青·其二己未元夕

好把元宵。良辰美景,暮暮朝朝。

万盏华灯,一轮明月,燕管秦箫。何人帕坠鲛绡。

有玉凤、金鸾绣雕。目下欢娱,眼前烦恼,只在今宵。

(0)

茉莉花·其二

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浓香压九秋。

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搔头。

(0)

春日二首·其二

梦和残月两朦胧,饶舌幽禽苦唤侬。

若说五更春睡好,绝胜骑马火城中。

(0)

次韵实之春日二首·其二

梅醭朝衣尘满靴,曾穿细仗对延和。

角巾久已寻初服,锦帐何须恋旧窝。

能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来多。

半生寂寂因迂阔,垂老方惊岁月蹉。

(0)

读李忠悯文集

英姿直节想堂堂,不忍偷生向扰攘。

二帝蒙尘方幸虏,六臣奉玺更朝梁。

身轻欲抗豺狼怒,名在终同日月光。

曾与先君共褒录,拊编交感泪浪浪。

(0)

玉楼春

来时吴会犹残暑。去日武林春已暮。

欲知遗爱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

欢情未举眉先聚。别酒多斟君莫诉。

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