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姿直节想堂堂,不忍偷生向扰攘。
二帝蒙尘方幸虏,六臣奉玺更朝梁。
身轻欲抗豺狼怒,名在终同日月光。
曾与先君共褒录,拊编交感泪浪浪。
英姿直节想堂堂,不忍偷生向扰攘。
二帝蒙尘方幸虏,六臣奉玺更朝梁。
身轻欲抗豺狼怒,名在终同日月光。
曾与先君共褒录,拊编交感泪浪浪。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读李忠悯文集》。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忠臣李忠悯的崇敬之情和深刻理解。
“英姿直节想堂堂”一句,描绘了李忠悯的高尚品格和坚定节操,如同堂堂正正不可动摇。"不忍偷生向扰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臣宁死不屈、不愿苟且偷生的敬意。
接下来的"二帝蒙尘方幸虏,六臣奉玺更朝梁",讲述的是历史上的某个时刻,两位君主遭受困境,而六位大臣依旧保持着对皇权的忠诚,这里暗示了李忠悯在国难当头之际不离不弃的精神。
“身轻欲抗豺狼怒”一句,用强烈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李忠悯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勇气,好像即将冲锋陷阵、抗击外敌。"名在终同日月光"则意味着诗人认为忠臣的美名与日月同辉,永垂不朽。
最后,“曾与先君共褒录,拊编交感泪浪浪”表达了诗人对李忠悯与先君(可能指的是前朝帝王或是被尊崇的人物)共同编辑的文献记载的怀念之情。"拊编"即抚摸书册,表现出对过往的缅怀和敬仰,而"泪浪浪"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阅读时感慨交加、潸然泪下的场景。
这首诗通过对李忠悯生平事迹的点滴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人物崇高的敬意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