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李忠悯文集》
《读李忠悯文集》全文
宋 / 刘子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英姿直节想堂堂,不忍偷生向扰攘。

二帝蒙尘方幸虏,六臣奉玺更朝梁。

身轻欲抗豺狼怒,名在终同日月光。

曾与先君共褒录,拊编交感泪浪浪。

(0)
注释
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
直节:正直不屈的节操。
蒙尘:流亡,蒙受尘土,比喻遭遇不幸。
幸虏:侥幸逃脱成为俘虏。
奉玺:捧着玉玺,象征权力交接。
朝梁:投奔梁朝,指政治上的转向。
身轻:形容身体瘦弱或精神焕发。
名在:名声永存。
褒录:表彰记录,荣誉册。
拊编:翻阅书籍,抚摩书页。
泪浪浪:形容泪水不断,汹涌澎湃。
翻译
英挺正直的形象令人敬仰,不愿苟且偷生于纷乱之中。
两位皇帝流亡在外,才得以逃脱敌手,六位大臣捧着玉玺转向梁朝寻求庇护。
身体虽轻,但志气高昂,想要对抗凶残的敌人,名声如同日月般永恒。
我曾与已故的国君一同受过表彰,翻阅史书时感慨万分,泪水涟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读李忠悯文集》。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忠臣李忠悯的崇敬之情和深刻理解。

“英姿直节想堂堂”一句,描绘了李忠悯的高尚品格和坚定节操,如同堂堂正正不可动摇。"不忍偷生向扰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臣宁死不屈、不愿苟且偷生的敬意。

接下来的"二帝蒙尘方幸虏,六臣奉玺更朝梁",讲述的是历史上的某个时刻,两位君主遭受困境,而六位大臣依旧保持着对皇权的忠诚,这里暗示了李忠悯在国难当头之际不离不弃的精神。

“身轻欲抗豺狼怒”一句,用强烈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李忠悯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勇气,好像即将冲锋陷阵、抗击外敌。"名在终同日月光"则意味着诗人认为忠臣的美名与日月同辉,永垂不朽。

最后,“曾与先君共褒录,拊编交感泪浪浪”表达了诗人对李忠悯与先君(可能指的是前朝帝王或是被尊崇的人物)共同编辑的文献记载的怀念之情。"拊编"即抚摸书册,表现出对过往的缅怀和敬仰,而"泪浪浪"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阅读时感慨交加、潸然泪下的场景。

这首诗通过对李忠悯生平事迹的点滴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人物崇高的敬意和深沉的情感。

作者介绍
刘子翚

刘子翚
朝代:宋   字:彦冲   号:屏山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生辰:huī)(1101~1147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猜你喜欢

晨起将出寻梅·其二

半树横枝太逼真,暗香疏影亦传神。

芝兰失宠元无雪,桃李生嫌更媚春。

老干最宜千丈石,香风不动九衢尘。

相思满眼天涯暮,迢递无因寄远人。

(0)

对酒·其二

二仲为邻蒋诩家,萧然鹤发映乌纱。

春来歌唱惟消酒,老去园林尚种花。

蚤卜居庐依木石,不论日月住烟霞。

小斋半夜忘眠处,三尺盆池一口蛙。

(0)

雨中李世卿往还

助谈风满席,伴宿月流衾。

贫贱交游冷,江山脚迹深。

惠连何处梦,孟母此时心。

稍歇松斋雨,还来辨绣针。

(0)

有传罗一峰观化·其二

问讯南川子,金牛有是非。

忧为妻子地,泪湿故人衣。

岁晚流言恶,天涯信使稀。

西风吹落叶,故故傍愁飞。

(0)

赠张不已

不已心期不已知,明年八月战秋闱。

摩天气吐三千丈,蟾阙高扳第一枝。

(0)

马文祥寄五气朝元垆至·其一

隐者年来少在山,白云几片落人间。

玉台小径蓬蒿底,吾对吾垆尽日閒。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