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年来少在山,白云几片落人间。
玉台小径蓬蒿底,吾对吾垆尽日閒。
隐者年来少在山,白云几片落人间。
玉台小径蓬蒿底,吾对吾垆尽日閒。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马文祥寄五气朝元垆至(其一)》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高人形象。首句“隐者年来少在山”表达了隐士近年来较少下山,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次句“白云几片落人间”运用了象征手法,暗示隐者与世无争,如同白云般自由自在地飘荡在人间。
“玉台小径蓬蒿底”进一步描绘了隐者的居所环境,简朴而宁静,小径两侧长满了蓬蒿,显示出一种自然与简朴的美。最后,“吾对吾垆尽日閒”则直接展现了隐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对着自己的炉灶(可能象征着修炼或生活所需),度过悠然自得的日子,充满了闲适和超脱的意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隐逸生活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何处寻芳,满城风雨,秋残又值元冬。
柴桑高士,隐约在篱东。
种得黄花满地,恍身入绣谷罗丛。
更难得,写生妙笔,画老圃秋容。
山房开柿寿,屏供翡翠,鸟唤芙蓉。
华堂丝竹,异曲同工。
惜少红墙擪笛,夸按拍,豆子玲珑。
雅爱此,望衡对宇,佳客有时逢。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唯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相对向斜阳凄怨。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忍抛得,泪如线。故巢似与人留恋。
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
又生恐、重帘不卷。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
休更问,恨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