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从来过眼空,买车休笑太匆匆。
家居未定搬姜鼠,身事难推负蝂虫。
绿发也应愁万丈,黑头几辈到三公。
还山不是乘槎客,谁把升沉问卜翁。
得失从来过眼空,买车休笑太匆匆。
家居未定搬姜鼠,身事难推负蝂虫。
绿发也应愁万丈,黑头几辈到三公。
还山不是乘槎客,谁把升沉问卜翁。
这首诗《下第西归》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人生得失、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
首联“得失从来过眼空,买车休笑太匆匆”,开篇即以“得失”为主题,指出人生的得与失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必过于执着或急躁。接着,“买车休笑太匆匆”一句,以买新车为喻,劝诫人们不要因追求物质而过于急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节奏的反思。
颔联“家居未定搬姜鼠,身事难推负蝂虫”,运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姜鼠”和“蝂虫”。姜鼠象征着频繁搬家,暗示生活的不稳定;蝂虫则背负重物前行,比喻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承担过多的责任。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为生活奔波、压力沉重的现实。
颈联“绿发也应愁万丈,黑头几辈到三公”,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绿发代表年轻,黑头则指年长,三公是古代官职的最高级别。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年轻人是否也会为未来的压力而感到忧虑?有多少人能从青年成长为高官?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的反思。
尾联“还山不是乘槎客,谁把升沉问卜翁”,以“还山”与“乘槎客”、“问卜翁”为意象,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命运不可预知的无奈。乘槎客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而问卜翁则是寻求占卜的人。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归隐山林,也无法完全摆脱命运的捉弄,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是清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
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
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
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斗柄欲东指,吾兄方北游。
无媒谒明主,失计干诸侯。
夜雪入穿履,朝霜凝敝裘。
遥知客舍饮,醉里闻春鸠。
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
自怜蓬鬓改,羞见梨花开。
西掖诚可恋,南山思早回。
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