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可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可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写给苏轼的第二首赠诗,以青松和小草为象征,表达了对苏轼坚韧品格的赞美以及对其才华的期许。首句“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描绘了青松挺立山涧,其声传十里,象征苏轼的刚直不阿和影响力。接下来的诗句“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比喻苏轼的高尚品德和深厚学识,暗示其长久的生命力。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进一步赞扬苏轼的内在品质,认为他具备延年益寿的特质,能够抵御岁月的侵蚀。接着,“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将小草与苏轼相提并论,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寓意虽小却志向远大。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暗指苏轼的医术如同古代名医扁鹊一般,非同凡响,他的根基深厚,立场坚定。然而,诗人也提醒,“人言可医国,可用太早计”,暗示苏轼的才能过于卓越,可能过早地被寄予厚望去治理国家。
最后两句“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强调虽然苏轼的才情出众,但其本质与普通人才华中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独特的气质。整首诗以自然之物寓言,赞美苏轼的同时也寄寓了对他的期望和告诫。
边陲万里注恩波,宇宙群芳洽凯歌。
右地名王争解辫,远方戎垒尽投戈。
烟尘永息三秋戍,瑞气遥清九折河。
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
携手望千里,于今将十年。
如何每离别,心事复迍邅。
适越虽有以,出关终耿然。
愁霖不可向,长路或难前。
吴会独行客,山阴秋夜船。
谢家徵故事,禹穴访遗编。
镜水君所忆,莼羹余旧便。
归来莫忘此,兼示济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