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锦班行构,谗人计亦愚。
所关伤国体,不为惜孱躯!
志士终难辱,微官岂待驱!
明朝拂衣去,幸谢李金吾。
贝锦班行构,谗人计亦愚。
所关伤国体,不为惜孱躯!
志士终难辱,微官岂待驱!
明朝拂衣去,幸谢李金吾。
这首诗名为《闻谤》,是清代诗人钱澄之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诽谤与不公时的坚韧与决绝。
首句“贝锦班行构”,以“贝锦”比喻诽谤如织,编织成行,形象地描绘了诽谤的密集与恶意。接着,“谗人计亦愚”一句,直指那些造谣生事者的愚蠢,暗示这些诽谤最终不过是自取其辱。
“所关伤国体,不为惜孱躯!”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利益的深切关怀,即使面对个人的困境和威胁,也不愿为了保全自己而牺牲国家的利益。这种高尚的情操,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忠诚的坚定信念。
“志士终难辱,微官岂待驱!”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作为志士的尊严与独立性,即使在微小的官位上,也不会被外界的压力所左右,更不会屈从于不正当的手段。
最后,“明朝拂衣去,幸谢李金吾。”表明诗人决定在第二天拂晓时分离开,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抗议,同时也对所谓的“李金吾”——即那些试图干预或影响他的人,表示了礼貌而坚决的告别。这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决绝态度,也蕴含着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诽谤与不公时的坚守与反抗精神,以及对国家和正义的执着追求。
东风飘乱花,鸣鸟声不谐。
弱妻方倚窗,为儿制袜鞋。
停针忽低叹,凝坐如有怀。
自言数日来,终觉心绪乖。
百绪无一欢,中已伤于哀。
欲知哀浅深,妾骨同秋柴。
妾颜在镜中,镜色昏疑霾。
妾影在壁间,顾之生郎猜。
为问今何时,春去当不回。
但视春不回,妾已肝肠摧。
南风绝飞鸟,我马随风鸣。
惊沙敝亭堠,浩然千里行。
入门别妻孥,出门别友生。
徘徊复徘徊,一念千回萦。
晓望居庸塞,夜梦长安城。
长安一轮月,万古中天明。
我行指三五,三五阙复盈。
丈夫各有志,羞慕儿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