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谋国事,田樊空自戕。
卿匕一何短,王剑一何长。
燕丹谋国事,田樊空自戕。
卿匕一何短,王剑一何长。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四怨三愁五情诗》之一的“一怨”。通过对比“燕丹谋国事”与“田樊空自戕”的历史事件,以及“卿匕一何短,王剑一何长”的形象比喻,表达了对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燕丹谋国事”,指的是燕国太子丹为了复仇和振兴国家,寻求刺客荆轲刺杀秦王嬴政的故事。这句诗赞扬了燕丹为国家大业而策划的决心和勇气。
“田樊空自戕”,则可能暗指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文(田婴)之子田盼,因被怀疑谋反而自杀身亡的事件。这里通过“空自戕”表达了对田盼无辜牺牲的惋惜之情。
“卿匕一何短,王剑一何长。”这两句诗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以“卿匕”(刺客荆轲所持的短匕)的短小与“王剑”(秦王所持的长剑)的漫长来象征个人力量与权力之间的巨大差距。短匕虽短,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长剑虽长,却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个人命运在强权面前的无力感,也反映了诗人对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权力、忠诚与背叛等主题的深邃思考,体现了明代文学中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年荒时难且勿呻,我当破涕一歌三义民。
江君泽远诸生耳,大官大邑不到尔。
胡为人心竟不死,闻变痛哭乃如此。
在乡龚子任,在邑钱雄飞,惟彼二子皆白衣。
道逢乱党侈口讥,不畏强禦世所稀。
我闻春秋大义作人范,乱臣贼子罪当斩。
我歌不得歌复呻,吁嗟吾邑三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