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簪华发岸纶巾,云海相望寄此身。
梦里如曾迁海外,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簪华发岸纶巾,云海相望寄此身。
梦里如曾迁海外,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名为《题苏文忠遗像(其三)》。诗中通过描绘一位头戴纶巾、满头华发的老人形象,以及对云海的遥望,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于自然的意境。诗人的思绪飘渺,仿佛在梦境中曾游历海外,表达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同时也愿意长久地成为岭南之人,显示出对特定地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认同。
诗中的“一簪华发岸纶巾”描绘了老人的形象,华发与纶巾是古代文人常见的装扮,象征着知识与智慧。而“云海相望寄此身”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将自己寄托于广阔的云海之中,寻求心灵的归宿。最后一句“梦里如曾迁海外,不辞长作岭南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远方的渴望,以及对岭南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即使在梦中经历过海外的迁徙,也愿意永远留在岭南,成为这里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特定地域文化的情感依恋,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
林间鸡犬,江上村墟,扁舟处处经过。
袖里新诗,买断古木苍波。
山中一花一草,也留教、老子婆娑。
任人笑,甚风云气少,儿女情多。不待求田问舍。
被朝吟暮醉,惯得蹉跎。百尺高楼,更问平地如何。
朝来斜风细雨,喜红尘、不到渔蓑。
一尊酒,唤元龙、来听浩歌。
休言嗽咽,莫说存想。吞霞服气虚妄。
打坐持功,抽手挽脚劳嚷。
采战神丹散失,服还元、水火不当。
端的处,是无为至理,最堪倚仗。
心好逍遥快乐,做逍遥快乐,常教豁畅。
神好清闲供应,清闲坦荡。
冲和自然成宝,得亘初、一点明朗。
神光灿,现本来面目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