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平尝避世,仲蔚爱閒居。
城市何妨隐,蓬蒿岂必除。
榻留孤剑伴,人共一瓢馀。
涤尽人间念,吾将返厥初。
君平尝避世,仲蔚爱閒居。
城市何妨隐,蓬蒿岂必除。
榻留孤剑伴,人共一瓢馀。
涤尽人间念,吾将返厥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首句“君平尝避世,仲蔚爱閒居”借用了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严君平和孔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向往远离尘嚣、遁世归隐的生活态度。接着,“城市何妨隐,蓬蒿岂必除”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隐居并非必须远离人群或居住在荒野之中,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才是真正的隐逸之境。
“榻留孤剑伴,人共一瓢馀”描绘了隐士简朴而自足的生活场景,一把孤剑作为伴侣,与人共享一瓢之水,生活虽简,却充满诗意与淡泊。最后,“涤尽人间念,吾将返厥初”表达了诗人通过隐居生活,洗涤心灵,回归本真,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自我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人生惟事亲,乱世足自免。
生我复庇我,始识爱日暖。
世人初弗慕,籍口扬与显。
宦游孰念归,虽在不愁远。
匪孝欲何移,作忠说尤诞。
浇风既如此,贤者乃愈罕。
我读友卿诗,恻恻颂圣善。
又观介寿记,至乐殆忘返。
湖光助承欢,山色来慰眼。
谁家母与子,济胜自成伴。
旁人为感动,羡极当屡泫。
我生抱终天,愧恨视此卷。
犹馀性中语,愿子亲益健。
惟菊有骚心,对菊宜自醉。
看君留菊影,画手远不逮。
渊明魂难起,菊意谁能会?
萧萧天地秋,独秀霜风外。
海滨菊最盛,种类极繁碎。
时事莫挂口,刻意徇所爱。
可怜才未尽,哀怨出天籁。
馀生依草木,聊复娱万岁。